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160例疗效观察(2)
2025-04-27
2 结果
经过6月~3年的随访,治疗效果满意。160例患者,显效136例,显效率为85.0%,总有效152例,总有效率为95%。术中、术后均未发生鼻梁塌陷、鼻中隔穿孔、视力损害、脑脊液鼻漏、死亡等并发症;1例术后出现单侧眼周淤血,无视力下降、眼球活动障碍等症状,未做特殊处理,随访2年未见视力下降或眼球活动障碍;1例于术后第18天出现鼻腔出血,经鼻腔填塞后止血,2天后拔除填塞物,随诊2年未再出血;8例出现鼻腔不同程度粘连,经术后换药处理后恢复;16例术后1~2年鼻息肉复发,经再次手术后好转。 3 讨论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其发病机理常不是十分清楚,可能的病因为:①急性鼻窦炎反复发作;②阻塞性病因;③致病菌毒力较强;④牙源性感染;⑤外伤及异物;⑥鼻窦解剖饮食;⑦全身因素及变态反应。根据病因常用抗生素、中成药、鼻粘膜收缩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及鼻置换、鼻腔鼻窦冲洗等治疗。部分患者经过规范等保守治疗后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但仍有很多患者症状反复发作,故手术治疗成了必要的选择。传统的鼻外径路[6]手术方法创伤较大、出血较多,鼻腔结构、功能破坏较严重,术后面部留有瘢痕,影响美观,而且术中深部组织暴露足,难以彻底清除病变,术后复发的机会大,手术风险较大。故难以被医生及患者接受。近年来,鼻内镜外科的发展使鼻窦炎及鼻息肉的治疗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鼻内镜外科作为一项新技术,手术时间较短,组织损伤小,出血量较少,破坏鼻腔结构、生理功能较小,操作相对简单,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原则是在尽量不损伤鼻腔、鼻窦生理解剖结构、保留正常粘膜的前提下切除病变,通畅引流。故对鼻腔结构损伤较少,病变清除较彻底,手术后复查方便。手术前除了常规准备外,还应细致行鼻内窥镜检查了解鼻腔的形态、病变范围、外观,阅读CT片,判定病变范围,辨别重要部位,注意有无解剖变异,有无骨质破坏,视神经骨管和颈内动脉管骨质是否完整,以制定完善的手术方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术前、术后还应用药物控制变态反应及炎症反应,以减少术中出血,并利用术后的恢复。术后鼻腔、鼻窦引流是术后恢复的关键,故术后换药非常重要。出院前应教会患者正确的鼻腔冲洗方法及喷鼻方法,告知患者注意切忌用力抠鼻,可参加力所能及的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感冒。提醒患者按时复诊换药,告知患者及家属,术后综合治疗及长期随访与手术本身比较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
总之,鼻内镜手术具有照明良好、术野清晰、操作定位准确、创伤小、治愈率高、术后无瘢痕、并发症少等优点,患者及医生均易接受。在本院开展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以来,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术后应督促患者按时复诊,定期随访,促进恢复,减少复发。
参 考 文 献
[1]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1997年,海口)[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3(1):34.
[2]王银霞,任金龙,马银花.30例真菌球性鼻窦炎临床观察[J].医学创新研究,2007,4(35):38.
[3]古林涛,王启荣,韩飞.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与鼻部解剖变异的鼻窦冠状位CT研究[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07,21(2):118-121.
[4]孙秀珍,于申,刘迎曦等.应用于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后引流器的工作原理分析[J].医用生物力学,2007,22(2):160-164.
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160例疗效观察(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