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间质瘤的ckit基因突变检测(2)
2025-04-28
用Qiagen DNA 试剂盒提取石蜡包埋组织的DNA,行PCR扩增。所有病例均首先进行ckit 第11号外显子的扩增检测,发现有突变者,不再进行其他突变检测;对11号外显子突变无阳性发现者,再进行ckit 9号外显子的扩增检测;无ckit 9号外显子突变者,再进行13 号和17号外显子的扩增。所用引物序列、退火温度和PCR产物片段大小见表1。表1 PCR扩增引物序列、退火温度和产物片段外显子编号引物序列(略)
PCR反应条件为:95 ℃变性2 min;94 ℃ 40 s,退火40 s,72 ℃ 35 s,循环 30~35 次;最后72 ℃延伸5 min。以双蒸水代替模板作为阴性对照。
PCR产物由北京华大中生生物科技发展公司纯化并测序(ABI 3100测序仪)。有突变的病例再行反向测序证实,并与NCBI基因库ckit基因序列进行比对。 2 结果
经免疫组化检测CD117、CD34、SMA和S100,确认10例为CD117阳性GIST病例。
10例石蜡标本中仅4例成功提取了DNA,并进行了PCR扩增和测序。按细胞类型分为上皮样细胞2例,梭形细胞1例,混合型1例。按侵袭危险性分为高度危险性3例,其核分裂象(8~15)/50 HPF;中度危险性1例,其核分裂象(1~2)/50 HPF。该4例中,有3例检出了ckit基因第11号外显子缺失突变,均为累及557~558(WK)的缺失性突变。其中1例CD117(+)、CD34(),第11号外显子缺失突变,缺失片段为TGGAAGG,为杂合子性缺失突变;1例CD117()、CD34(),第11号外显子缺失突变;1例CD117()、CD34(),第11号外显子缺失突变。后两者均为纯合子性缺失突变。1例CD117(+)、CD34(),未检测到11、9、13、17号外显子的突变,属野生型序列。其余6例,经反复提取DNA和检测,均失败。
3 讨论
本组10例GIST的组织病理学研究显示,GIST肿瘤细胞主要有3种类型:梭形细胞型、上皮样细胞型和梭形细胞与上皮样细胞混合型,但主要以梭形细胞型为常见。组织学检查表明,GIST肿瘤细胞的核分裂象数目差异很大,而且与肿瘤的大小不相关。光镜高倍视野下GIST肿瘤细胞核分裂象数目与肿瘤大小,均为FLETCHER等[6]对GIST侵袭危险度分级的主要指标,在评估病人预后上有重要意义。
本文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免疫组织化学几项检测指标,特别是CD117和CD34对GIST的诊断是必需的。95%以上GIST表达CD117阳性,70%左右表达CD34阳性。因此,CD117和CD34是GIST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关键性免疫形态学指标。GIST从组织学上,被认为来源于胃肠道间质中的Cajal细胞和其前身细胞[7],这两种细胞都显示CD117和CD34阳性表达;SMA和S100则是用于鉴别平滑肌和神经源性肿瘤的免疫学指标。
本研究对10例GIST组织进行ckit基因突变检测分析,目的是揭示肿瘤赖以发生的突变基因靶点,寻找在基因水平上的序列异常改变,帮助临床选择恰当治疗方案。但是,其中6例检测失败。分析失败原因,主要是组织标本处理不规范,造成无法有效提取组织DNA。因此,规范GIST的组织处理过程,是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本组GIST中有3例为ckit基因突变肿瘤,突变位点均位于11号外显子,并表现为纯合子缺失突变和杂合子缺失突变两种类型。ckit基因是一种原癌基因,它的配体是细胞因子,ckit基因被激活后会引起受体的二聚体,并促进酪氨酸磷酸化,启动细胞内的信号传导,产生一系列增殖、分化、凋亡的调节功能。ckit基因11号外显子是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靶向位点,因此是Gleevec药物作用的敏感位点。按基因分类诊断,是推荐选择Gleevec靶向治疗药物的适宜对象。而另1例病人的基因突变检测未发现ckit基因9、11、13、17号外显子突变,基因类型为野生型。同时,根据其肿瘤大小和核分裂象分级,属高侵袭危险性GIST者,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其CD117和CD34均为阳性,属对靶向治疗药物Gleevec不敏感的GIST肿瘤病人。因此,基因诊断分型是GIST的重要临床指标,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有重要意义。
胃肠道间质瘤的ckit基因突变检测(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