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静脉全麻前抗胆碱药物注射时机的探讨(2)

2025-04-30


        研究组         53         34±8         94±11         97%±2                 2
        t                                  1.45          1.36                 1.22                         (x2=4.46)
        P                                  >0.05         >0.05         >0.05                         <0.05         两组患儿入室前小儿的反应和入室后呼吸、循环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手术过程中呼吸道分泌物阻塞的发生例数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患儿常因恐惧而哭闹、并引起唾液及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氯胺酮麻醉的患儿,意识不清、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极易诱发呼吸道梗阻,[2]麻醉前用阿托品的目的是产生术前抑制呼吸道粘膜分泌,阻断迷走神经反射。因此,阿托品在小儿麻醉前用药中占重要地位。A组小儿在病房注射时就开始哭闹,到手术室见到医护人员后虽有注射镇静剂又会哭闹不停,直到使用了麻醉诱导后哭声才会停止,此时,长时间的哭闹导致呼吸道蓄积了眼泪和唾液,术中分泌少量的粘液亦容易引起呼吸道阻塞;而B组小儿则在手术室见到注射器时开始哭闹,在注射阿托品和麻醉诱导后停止哭闹,哭闹时间短,呼吸道分泌物蓄积少,即使术中继续有少量的粘液分泌也不容易引起呼吸道阻塞。
        3.2肌注的疼痛刺激,可使咽喉反射亢进,肌张力增强,恐惧使患儿不易合作,常常使手术室护士在家属的帮助下强行完成操作,如果家属溺爱孩子,要想完成肌注操作则非常困难。[3]尤其是年龄较大点的小儿,虽然在第一次注射能自控,但在第二次注射时70 %以上的小儿会出现哭闹等不配合的反应。应用恰当的麻醉技术可以对围手术期应激激素引起的短暂性生理改变予以调控[4]。B组小儿较A组小儿减少了注射次数,即减少了对小儿的刺激也减少了有创性的操作,家长和患儿较愿意配合。
        综上所述,针对小儿心理特点,对小儿进行麻醉诱导同时使用阿托品,可有效减轻病儿的焦虑、恐惧心理及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减少术中呼吸道阻塞的发生率。

小儿静脉全麻前抗胆碱药物注射时机的探讨(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老龄胆石症患者围胆道手术期并发脑血管意外的护理特点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