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分析及防护对策(2)
2025-04-26
4.2.1单纯肿胀型:组织肿胀、酸麻、胀、痛。
4.2.2皮肤水泡型 血管内膜损伤,管腔缩小或堵塞,继而静脉淋巴回流障碍,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在表、真皮之间薄弱处集聚,形成张力性水泡。 4.2.3皮肤坏死型,炎症介质和药物毒性作用致组织坏死,甚至瘢痕挛缩,功能障碍。
4.2.4 59例患者全部情绪紧张。
5 防护对策
5.1输液时发生外渗,皮丘在1~2cm,即可关闭调节器,压迫皮丘20~30秒,重扎止血带,将针退后少许,沿血管走行,向前移行,见回血后挤压输液管,回血较前猛烈,原皮丘处不再鼓起,妥善固定,安慰患者。否则更换血管重新穿刺。
5.2穿刺不当引起的机械型损伤,准确评估血管条件,在不影响输液速度时,尽量选择血管弹性好、小号针头进行穿刺,练熟练精穿刺基本功,做到一针见血,按照由末梢逐渐上移的原则,有计划地更换穿刺部位,保护血管。
5.3妥善固定,避免移位,除常规固定外,在针尖部位皮肤处贴一条布胶布给以力的支撑,对烦躁或输液组数多的患者,配置夹板加强固定,必要时与医生联系,给镇静药。有时翻转针柄,可避免针尖刺破血管[6],对合作者解释活动容易造成输液外渗的发生,并告知其注意制动输液肢体。
5.4掌握药物的性能、特点及注意事项,选择合适的血管,适当调节室温,为穿刺部位保暖,以减少对血管壁的刺激和破坏,防止外渗发生[7],对血管刺激性强的药物,选用大静脉穿刺,使药物停留在血管的时间短,输注前后用生理盐水开通和冲洗静脉管路,拔针时先关调节器,见少许回血后再拔出[8]。
5.5使用静脉留置针 静脉留置针针头不锐利,输液时不易刺破血管壁,也可减少穿刺次数,减轻患者痛苦。
5.6输液外渗皮丘大于2cm,应针对不同情况给予药物护理;湿热护理。化疗药物不慎外渗后,立即冷敷,并报告医生进行封闭处理。应用六神丸湿敷治疗化疗药物外渗患者,有满意疗效。方法:据外渗面积的大小将六神丸20-50粒捣碎,加1ml生理盐水,调匀后涂搽外渗处,用保鲜膜覆盖,8小时更换,湿敷一次,患者外渗疼痛明显缓解,肉眼观察肿胀消失,皮肤颜色变淡,为显效;湿敷2-3次出现上述现象为有效。目前碘伏外涂;酒精、地塞米松、三莨菪碱、硫酸镁等药物湿敷可减轻肿痛。相关报道[9],单纯肿胀型采用75%酒精、地塞米松或三莨菪碱湿敷,以及水泡型淤血坏死型采用上述药物湿敷并加以碘伏涂抹均取得良好效果。
参 考 文 献
[1]姚玉娟,李栢.新鲜芦荟汁外涂治疗小儿输液外渗的临床护理研究.现代护理,2005,(11):827-829.
[2]吕小芳,刘燕平.清热消肿膏外敷治疗静脉输液渗漏的组织学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31):5-7.
[3]何玉霞.硫酸镁甘油糊外敷治疗甘露醇严重外渗2例报告.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6,(05):71.
[4]杨玲,吴艳林.碘伏联合硫酸镁治疗置管后静脉炎疗效观察.护理学杂志,2004,(22):59.
[5]张秀英.静脉输液渗漏性损伤的防治近况.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3,(24):57-58.
[6]汤颖.翻转针柄法应用于输液不畅的效果观察[J].中国护理学杂志,2006,12(23):43.
[7]张燕,庞跟娣.小儿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分析及相关对策.内蒙古医学杂志,2008,40(09):1264-1265.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分析及防护对策(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