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镜飞 洪容坤 胡建芳
近年来,随着血液分析仪在国内检验科迅速普及,使血常规检验的参数逐渐增多,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而且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广泛的参考数据,对临床医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血液分析仪的飞速发展,使血常规检验进入了新阶段,这是医学检验的一大进步。但是在血液分析仪使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影响检验质量的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本文就笔者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就血液分析仪与白细胞镜检结合运用的经验,与同行交流。
1 血液分析仪的分类和工作原理
目前,各类血液分析仪主要完成两大功能,一是细胞计数功能,二是细胞分类功能。根据检测原理大致分为两类:电阻抗法和光散射法。国内实验室特别是基层实验室用的多是电阻抗法,故在此简述电阻抗法血液分析仪在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原理。根据电阻抗的原理,不同体积的白细胞通过小孔时产生的脉冲大小有明显的差异,依据这些脉冲的大小,可对白细胞进行分群。仪器可将体积为35-450fl的血细胞,分为256个通道 (channel),每个通道为1.64fl,根据细胞大小分别置于不同的通道中,从而显示出白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经溶血素处理后脱水的血细胞体积大小,取决于脱水后细胞内有形物质的多少。淋巴细胞为单个核细胞,颗粒又少,细胞小,一般在35-98f1;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核分叶多,颗粒多,胞体大,多在135-350fl;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以及原始细胞、幼稚细胞等,多在98-135fl,称为中间型细胞。因此根据细胞体积大小,可初步确认相应的细胞群:第一群(35-90fl)是小细胞区,主要分布的是淋巴细胞;第二群(90-160fl)是单个核细胞区,也称作中间细胞,主要包括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碱性粒细胞、核左移的各阶段幼稚细胞或白血病时白血病细胞。第三群 (160fl以上)主要是中性粒细胞。仪器根据各亚群占总体的比例,计算出白细胞各亚群的百分率;如果白细胞胞各亚群的百分率与同一标本的白细胞总数相乘,即得到各亚群细胞的绝对值。可见,电阻抗法血液分析仪白细胞分类只是根据细胞体积的大小,将白细胞分成几个群体,在一个群体中可能以某种细胞为主(如小细胞区主要是淋巴细胞)。但由于细胞体积间的交叉,可能还有存在其他细胞。因此,习惯上称为“三分类”的血液分析仪是不够确切的。建议使用“三分群”一词描述电阻抗法血液分忻仪的白细胞分类。
2 血液分析仪的优缺点
高科技术联合检测和电子计算机在血液分析仪的应用,使血常规测量参数不断增多,检验速度快,自动化程度较高,便于标准化操作,有利于质量控制,结果基本能满足临床需要。但国内基层医院使用三分类的血液分析仪较多,受限于细胞计数和分类的原理,对细胞分类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不能识别各种异常血细胞及血液寄生虫,这是仪器分类不能代替的主要表现。
3 临床检验工作中白细胞分类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少部分检验人员基本功较差,过分依赖仪器,缺乏对血液分析仪原理的了解,对异常结果未作全面分析,盲目发出检验报告,使检验质量有所下降。
浅谈镜下白细胞分类在血液分析仪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5-04-30
浅谈镜下白细胞分类在血液分析仪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