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效果的反思

2025-04-28

        新课程改革明确了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思想,提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摒弃已有的填鸭式的教学,改变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的现状,探讨怎样使课堂教学更有效就显得有现实指导意义。
        近年来,课程改革的理念已逐步地深入人心,广大教师在课堂上实践、探索,使课堂骤添了生机活力。然而我们理性地反思课改推进的过程,还是发现了不少的问题,其中最值得深思的就是,我们在课改旗帜下的课堂教学实践,到底取得了哪些实质性的效果呢?在琳琅满目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些许不解的现象:有时看似热闹的活动,却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有时活动没有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只能草草走过场;有时活动开展时脱离了真实的语境,不能激起学生积极地投入,只完成了属于表层的活动,忽视了学生活动的实效性,并不是真正意义高效课堂。
        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多次参加观摩课与听课中感受到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效果值得一线老师的反思。现总结了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效果呈现以下误区。
        目前课堂效果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误区:
        误区一:教师为了让课堂热闹花哨,在课堂实践中会看到教师设计的多种任务, 然而在任务开展的过程中,突出表现的问题:本身的教学设计缺乏有效性或是呈现低效性。
        误区二:不关注全体学生。任务的开展只是集中于“优势学生”的有效输出,在新课程精神为指导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为了取得良好的互动效应,往往把任务的执行只集中于少部分的“优势学生”身上,这与“有效教学”所期望的能让班中更大多数的学生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能获得学习效益的最大值是违背的。
        误区三:流于形式的合作学习。合作是一种品质,是一种取得成功的有效方式,它绝不是一种形式的追求;而不少课堂上可见到的是一些教师不明目标地设置一些看起来热闹,实质上无效或低效的合作学习、合作讨论、合作实践,而这些所谓的合作并未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思想的交流,其结果也并非是合作的成果;有些问题实际上并不需合作同样能解决,可谓多此一举。更有浅尝辄止。
        误区四:课堂设计容量大,教学环节设计紧凑而又呈现高密度;然而反思其效果,我认为,教师忽略了学生对知识有一个内化的过程,只有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很好的内化,才可能有较好的输出。因此,并不是输入的越多,效果就越好。
        误区五:过分地强调学生自主。新课改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这完全是一种正确的人本化的观念,并无错处。然而如果过分的强调学生自主,丢弃教师的主导地位,那学生的发展也是不可能的,那他们将会在低水平、低层面徘徊。
        误区六:贬值的现代教学技术的运用。课堂教学的豪华似乎已成为一种时尚,尤其是公开教学,非熙熙攘攘的多媒体不行,幻灯片设计的花里胡哨,一张接一张,学生应接不暇,如同看电影一般,看完即忘。这是为了追求直观、生动、画面的花哨和感官刺激,而忽视实用效果问题。
        反思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效果呈现低下的趋势,我认为英语老师要深入理解新课改的理念,并能将他运用到课堂,提高我们的课堂有效性。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对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效果的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加强班级管理 做合格班主任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