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农村小学科学教学存在着很多缺陷,特别是实验室里实验器材的落后,以及教室里多媒体设备的缺失,但农村也有其独特的地利条件,可以综合利用我们身边的自然环境,将学生移到教室外,去近距离地接触自然,利用自然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在兴趣的驱使下观察自然,有组织、有目的地去观察记录、得到知识,并学会整理观察到的资料。动手也是科学课重要的组成部分,要让学生亲手去感触自然,取得第一手的资料,寓学于生活。
关键词:实践 自然 小学科学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为学生揭开神秘自然的第一层面纱,让学生得到基本的科学知识。然而在农村,小学科学教学却面临着一个个严峻的问题,特别是教学设施落后,这些问题正在妨碍着小学生们在科学路上前进。但也不能因为有困难就停滞不前,而是要迎难而上,解决困难。“近山识鸟音,近水知鱼性。”纵然农村小学科学有其诸多的不利条件,但是它也有着无与伦比的地利条件:农村有着优越的教学资源——大自然。自然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学生可以利用这一天然的宝库,将科学课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一、明眼看自然
科学课中有许多的内容都是来源于自然的,既然在课堂中有许多不利的因素制约着我们,那么我们就可以以文本为基础,越过文本,直接接触自然,虽然这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也可以避免让学生闭门造车。亲近自然的第一步就是用眼睛去观察自然。比如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许多植物很快地进入生长期,发芽、长大、开花结果。《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仔细观察大自然,看看自然发生了什么变化,同学们去野外,观察植物发生了哪些变化:测量树干是否变粗了,菊花的花苞长得怎么样了,观察树叶有什么变化,数数每天有多少落叶,树叶的颜色有什么变化……这些观察学生都能够合作完成,并能把他们观察到的记录下来,这些都是学生获得第一手资料。
二、巧手触自然
科学除了用眼睛去观察之外,还要动手去操作。动手不仅能开发学生的智力,更能让学生加深学习的印象。学生在动手时,想象和思维都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能获得最直接的体验,更能促进学生的理解。
1、水到渠成,种一粒粟
三年级下册第一组的内容继续延续植物的观察,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就是从一粒种子生长为一株植物,在这株植物上又结出数粒种子,循环往复,延续它们的种族。在这样的生命过程中,植物体发生了哪些变化?植物体的各个部分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呢?让我们种植一株绿色开花植物,观察记录它的生长变化。 2、瓜熟蒂落,收万颗籽
经过几个月的种植活动,我们种植的凤仙花已经是鲜花盛开、果实累累了!我们每人都有很多的收获,整理我们收获的信息,同学们一起交流了自己的劳动成果。
采摘一朵盛开的凤仙花,细心地从外到内撕下花的各个部分,将它们粘下来。观察凤仙花果实的形状和颜色,并描述它们,数一下有多少粒种子。交流自己收获的凤仙花的果实,每株凤仙花结下的果实有可能不一样,但是凤仙花的家族就是靠这个延续壮大的。除此之外,我们还获得了植物生长变化的规律,将观察到的记录表汇成折线图进行分析,看看凤仙花在哪段时间里生长得最快?等到花蕾长出来后生长速度变慢,这与什么因素有关?以此分析出凤仙花从种子到结出新的种子的生长周期,知道了凤仙花的主要生长过程。
让农村小学科学绽放出灿烂的花朵
2025-04-27
让农村小学科学绽放出灿烂的花朵.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