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梁学政,奉建芳,陈惠红,吴昭璇
【摘要】 目的研究双柏凝胶剂中主要成分大黄素的透皮吸收特性,并考察了处方中其他成分对大黄素吸收的影响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装置,以离体鼠皮为屏障、pH7.4磷酸盐缓冲液为接受介质,研究了大黄提取物凝胶及双柏凝胶剂中大黄素透皮吸收性能。结果在大黄提取物和双柏凝胶剂中,大黄素12 h累积透皮释药为10.03,37.06 μg·cm-1。结论大黄提取物凝胶中大黄素具有一定的透皮吸收,但不太理想,而双柏凝胶剂由于其他组分的加入,促进了大黄素的吸收,从一个方面佐证了该处方制成凝胶剂的可行性。
【关键词】 双柏凝胶剂; 大黄素; 透皮吸收
双柏散由大黄、黄柏、泽兰、侧柏叶、薄荷组成,具有消肿止痛,活血化瘀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跌打损伤早期及疮疡初起红肿热痛等症[1]。传统的蜜调散剂使用时易污染衣物,且存在较多的过敏反应。为方便使用,同时为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我们将其制成双柏凝胶剂。本文以大黄提取物凝胶作对比,以大黄素为指标,考察了双柏凝胶剂透皮吸收情况,从而对双柏凝胶剂的体外吸收进行初步评价。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岛津):LC-10ATvp双泵,SLC-10Avp控制器,SPD-10Avp紫外检测器,CTO-10ASvp柱温箱。
1.2 试药大黄素对照品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批号为0756-9908);甲醇为色谱纯;大黄、黄柏、泽兰、侧柏叶、薄荷由柳州市神农中药饮片厂提供,经柳州市中医院药检室鉴定,符合《中国药典》要求;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凝胶剂的制备取处方量的大黄(A)和根据双柏散处方比例称取药材粗粉(B),均加95%乙醇浸泡6 h,以5~7 ml/min的速度渗漉提取,相应渗漉液浓缩至约50 g,加入3 g 卡波姆940,密闭放置过夜使其充分溶胀,加蒸馏水至100 g,研匀即得。分装于密闭避光的容器中,贮存于凉处。A:大黄凝胶;B:双柏凝胶
2.2 建立测定方法
2.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为选Kromasil- C18 柱(5μm,250 mm×4.6 mm);流动相为甲醇-水(6:4);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0℃;进样量:10 μl。
2.2.2 对照品溶液制备
精密称取大黄素对照品5 mg,加甲醇溶解定容至25 ml,制成0.2 mg/ml的溶液,即可。
2.2.3 供试品溶液制备
精密称取凝胶剂1 g,水浴浓缩至近干,加蒸馏水10 ml,浓盐酸1 ml,沸水浴中水解30 min,再加氯仿20 ml,超声振荡20 min,置分液漏斗中分层,取氯仿层;水层用氯仿洗3次,每次10 ml,合并氯仿液,挥干。加适量甲醇溶解,转移至10 ml容量瓶中,超声振荡数分钟使溶解完全,加甲醇至刻度,摇匀。针孔式微孔滤膜过滤,弃去初滤液,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2.2.4 线性关系
考察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用流动相稀释成0.4,1.0,2.0,4.0,10.0 μg·ml-1进样10 μl测定,以大黄素进样量(Y)和峰面积(X)进行线性回归,求得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为:Y=3 300.3X-1 422,r=0.999 8。结果表明大黄素进样量在0.4~10 μg·ml-1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2.2.5 精密度实验
精密吸取上述对照品溶液10 μl,重复进样测定5次,结果大黄素峰面积值的RSD=0.59%,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2.6 稳定性实验
取供试品溶液,于0,1,2,3 h分别进样测定峰面积,结果RSD=0.42%。表明供试品在3 h内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