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 粉末 灰绿色,气微味淡。菊糖结晶明显,较大,直径22.6~40.5 μm,分泌物不定型,棕色;非腺毛由1~6~12个细胞组成,节稍膨大。多见具缘纹孔导管,直径27.5~96.00 μm,也可见螺纹导管等。纤维多数,偶见草酸钙砂晶及石细胞。见图5。
图5 白花九里明粉末特征图2.3 薄层色谱取本品粉末5 g,用石油醚(60~90℃)30 ml,25℃左右浸24 h,滤过,滤液置水浴上蒸干,加乙醇1 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4]试验,吸取上述溶液5 μl,点于含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粘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醋酸乙酯(1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磷钼酸试液,于105℃加热数分钟,结果有5个斑点:Rf1=0.322,Rf2=0.409,Rf3=0.583,Rf4=0.704,Rf5=0.783。
2.4 紫外吸收光谱特征将本品粉末各1 g,分别加入纯净水、甲醇、氯仿、石油醚20 ml,用超声仪超声60 min,滤过,滤液浓缩,分别精密量取1 ml定容至10 ml容量瓶中,再精密量取0.4 ml,置5 ml容量瓶中,分别稀释至刻度,摇匀,以纯净水、甲醇、氯仿、石油醚作空白对照,将溶液进行200~400 nm紫外吸收光谱扫描,实验结果证明,纯净水、甲醇、氯仿、石油醚浸液分别在201.0,225.0 ,242,200 nm处有最大吸收峰。
3 小结
从上述研究结果表明,白花九里明的生药学鉴别特征是:药材茎具明显细纵棱。根内皮层明显,韧皮部呈长圆形或三角形,形成层呈凹凸环状,皮层及韧皮部处散在大型分泌腔。茎中柱鞘纤维束呈半圆形,排成间断环状,次生木质部导管稀少,单个散在;叶主脉上突明显,维管束2~4个,上、下两侧有纤维束,具1~2列由薄壁细胞组成的维管束鞘,栅栏组织1列细胞。粉末中菊糖结晶、分泌腔碎块、非腺毛等易见。甲醇提取液在225.0nm处具有一个最大吸收峰。上述特征可作为白花九里明质量标准制定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广西卫生厅.广西本草选编,上册[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74:925.
[2] 《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816.
[3] 石 铸,傅国勋.中国植物志,第76卷第1分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7.
[4]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Ⅰ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附录Ⅵ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