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褥疮治疗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

2025-04-28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褥疮护理;体会
 
 褥疮多因患者长期卧床或外伤后护理不当引起,一旦发生,治疗非常困难,我院最近采用VSD技术(即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成功治疗护理三期褥疮患者11 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收集2009 年1 月~2011 年6 月住院骶尾部褥疮患者11 例,采用VSD技术进行治疗护理,其中男6 例,女5 例,年龄在68~78 岁之间,营养状况中等,排除年龄、性别、创面发生部位及营养状况的差异。
1.2  方法
 准备用物(VSD材料,负压引流装置,电源)常规消毒铺巾,清除溃疡面的感染坏死组织后将VSD敷料修剪成创面大小,形状吻合并覆盖,使其与创面充分接触,不留空隙,用透性粘膜粘贴封闭。由于11 例均系骶尾部溃疡,粘贴技术要求较高,避免翻身时局部受压,接负压引流装置持续引流。
1.3  效果
 11 例褥疮患者中,溃疡面达4×4 cm以上4 例,引流后经植皮术消灭创面,余7例经单纯负压引流术后自然愈合创面。
2  护理要点
 持续高负压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重要特点。
2.1  良好的密封性是保证引流效果的关键,在密封创面时,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技巧,依据具体情况和部位灵活掌握。
2.2  保持引流装置通畅,避免引流管受压,如骶尾、足踝等处可垫软枕或气圈,经常观察有无分泌物堵塞引流管,如有分泌物堵塞可自管中逆行缓慢注入生理盐水浸泡软化堵塞物后重新接通负压源。
2.3  查看负压源的压力(0.017~0.06 MPa),及时排除异常,如突发断电后要重新调整压力。
2.4  观察VSD材料是否塌陷、鼓起、变硬即引流的效果。VSD材料塌陷紧贴创面,内管形态明显凸现,说明引流通畅;材料鼓起、内管形态消失时要观察密封情况及引流管有无堵塞,另外还要观察负压源有无异常,具体情况具体处理。 2.5  采用透明的吸引瓶和吸引管,便于观察引流液的性状和量。更换引流瓶时,防止引流管内的液体回流到VSD敷料内,先钳夹引流管,关闭负压源后再更换,更换完毕重新调整负压。
2.6  注意创面出血情况,本文中观察所有病例,创面均无大量鲜血吸出。
3  体会
3.1  VSD采用的是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敷料来填塞机体皮肤或软组织缺损、感染、坏死后形成的创面和腔隙,充当创面与引流者之间的中介,将传统的点状引流变为面状引流,其生物半透膜覆盖、封闭整个创面,同时将引流管与负压相连,使整个与VSD材料相接触的创面处于一个全表面封闭负压引流状态,促进创面腔隙内的渗液、坏死组织及时排出体外,隔绝创面与外环境之间的感染,对VSD下面的毛细血管起拔苗助长作用,加快创面肉芽组织均匀整齐地生长,敛合创面及腔隙。
3.2  过去,我们对三度褥疮治疗一直是采取的传统换药方法,用含庆大霉素或银离子成份的抗生素纱布换药,溃疡面往往伴发感染迟迟不能愈合,时间之长,工作量之大,加上病人频繁换药的痛苦,让我们对褥疮的治疗护理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同时也给患者的疾病康复和预后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采用VSD技术后,减少了换药次数(7~10 天换药一次),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创面愈合快(其中一例巨大溃疡达10×8 cm者引流半个月即行植皮术),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减少,大幅度减少了抗生素的使用,有效防止了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便于治疗护理的顺利进行,且VSD技术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可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裘华德,宋九宏.负压封闭引流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褥疮治疗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蒲公英中阿魏酸的含量测定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