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教学“方程的概念”时,就对课堂还给学生做了很好的尝试:
师:前面我们学过用字母表示一次式,下面请同学们思考如下习题:①X的3倍与2的和,②X与2的差的一半,③Y的3倍,④M与2的和得两倍。
师:大家观察刚才老师所写的式子“3=2+
师:在3X+2板书后补上一个“=8X”,大家观察一下这个式子与另外三个一次式有什么不同点?有什么相同点?与3=2+1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师:谁又能把另外三个短语补成一句完整的话?根据你补充后的一句话,我们能写出一个方程来。(学生纷纷说补上等于5、比……多……,比……少……等等;当然有些错误答案比如不大于4,不等于7……及时发现这些错误,随即让学生判断正误)看似平淡无奇的概念,如果按照以往的教学方法,把概念板书下来,强调三要素,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课堂教学必须以思想方法为主线。探索、猜想、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学生喷发出正确的教学思想方法的火花。学生的探索可能是错误的,甚至是可笑的,但只要其思想有一点可以借鉴的地方,就要鼓励、保护学生的大胆探索、猜想精神,并把它引导和启发到正确的教学思想方法上来,绝对不能扼杀另类答案,教学中只要估计形势可说的、可讲的,要尽一切努力让学生去唱主角。总之,学生的思考欲望因素需要把课堂还给他们,他们都带有某种欲望进入教室,渴望获取新的知识,期望理解客观世界;期望能受到同学们的尊敬,能得到互助组(包括教师)的承认,并且希望有自我表现的机会。积极而强烈的学习欲望直接推动着学习的内动力,教室的驾驭能力可以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教学尽管是由很多变量制约的,但是每次教学,教师在备课前都已完成“二透”、“三有”、“四明白”。“二透”即大纲透、教材透;“三有”即有精炼的例题和习题,有整体的教学规划,有学情分析;“四明白”即明白重难点,明白思维切入点,明白板书设计。在实际教学时,只要不照本宣科,那么还课堂给学生就会物化为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