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型超声对腰椎管狭窄症诊断的探讨

2025-04-30

        从广义上讲,凡引起腰椎管容积减小的病变均称 腰椎管狭窄综合症。狭义上的腰椎管狭窄症是指腰椎骨腔内某些原因发生骨性或纤维性结构异常,导致一个平面或多个平面的一处或多出骨腔变窄。现将其病理改变及声像图特征分析如下。         1  腰椎管狭窄症的病理改变         椎间盘多呈弥漫性膨胀、凸起,可以多阶段泛起。椎体后缘唇壮增生,后纵韧带钙化。小关节的退行性改变为增生肥大变形,使侧隐窝及神经根通道的前、后、内、外的结构异常改变,挤压神经根,长时间的挤压使神经根发生反应性水肿、变性、粘连。而且,成人以后的黄韧带张力纤维退化、断裂、胶原纤维增加,使黄韧带肥厚而无弹性,此时因为脊柱的不不乱,使得失往弹性的黄韧带在椎管内折叠前突,因为黄韧带的折叠隆突改变,硬膜囊被长期挤压,囊内的神经根纤维也被一并卡压,使神经根发生水肿、变性、粘连,损害了神经正常的生理功能。         2  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表现         2.1  间歇跛行,典型的鸭步态         狭窄段椎体棘突两侧可有持久的不同程度的固定性纯痛、隐痛。急性期剧痛或惧按,局部肌肉群应激性刺激反应剧烈。         2.2  腰部后伸受限         后伸时小关节囊、黄韧带突向椎管内和神经根管外,椎管宽度亦缩短0.2~0.25 cm,神经根管变窄,以致管腔内压急剧升高,所以后伸时显著受限。          3  超声检查方法         3.1  仪器         椎管的探查一般采用多晶片线阵或凸阵超声显像仪,操纵简便,可实时观察。探头通常选用扇形或凸型弧阵,频率2.5~3.5 MHz.         3.2  探查方法         经前腹壁正中纵切、横切。经背部腰椎处纵切时于突旁1.5~2 cm处向中线作15~30斜面向棘突基底部及椎管区扫查;横切在椎管间隙正中检查。         4  声像图特征         病人取平卧位(最好空腹),经前腹壁正中纵切,探头稍加压力,推移肠管,使探头、腹壁与椎体前缘间隔绝量缩短,这时在荧光屏上可见到椎体的无归声区,即为椎管实测内经。然后透过椎体间隙入行横切探查,横切探查时与荧光屏上可见到横断的椎体轮廓影,在椎体轮廓影中部见一卵形或三角形强归声光环,内为不透声暗区,即为横断的椎管内经。正常椎管内经为卵形或三角形,显示清楚,轮廓规则,内壁光滑,各阶段椎管内经为连续性,相差不甚显著。         病人取俯卧位,经背部纵切荧光屏显示:皮肤及皮下软组织之间可见驼峰样增强归声,下方可探及两条增强归声光带,此为椎管的前后壁,两光带之间为椎管内经,显示为与软组织相同排列声影区为椎体,并可透过椎体间隙望到椎体后纵韧带及黄韧带的条状归声,在两条强归声之间无归声暗区,即为椎管的实测内径。         椎管测值男女间差异无明显性,5 个椎体椎管的前后径范围为1.5~2.1 cm,横径范围为2.1~2.5 cm。一般而言,椎管内径小于1.5 cm即为可疑狭窄,小于1.15 cm更有诊断意义。黄韧带肥厚、异常者大于0.5 cm是椎管狭窄的重要因素,后纵韧带钙化、椎间盘脱出与膨出见于多个椎间隙,并压迫脊椎,也是引起椎管狭窄的因素。对该症之诊断很有意义。 本文来源于免费范文网 http://www.70edu.com

B型超声对腰椎管狭窄症诊断的探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胃超声显像液对胃B超检修的价值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