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发展观推动企业人本管理实践(3)
2025-04-27
三、管理过程人性化
人本管理要求企业经营管理者不仅要关心所在企业员工的工作和生活,为员工创造更加人性化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而且还要关心员工的全面发展,设计更加人性化的激励方式,帮助员工实现自我发展的目标,使蕴藏在员工心灵深处的价值观、事业心能够得到充分展示,使他们能够在一个理想竞争的环境中得到精神上的愉悦。
首先,从管理主体来看。传统管理的根本特征是集权式的家长管理,这主要是与企业的所有权有关。早期,投资者往往就是企业的管理者,所有权与经营权基本上是合为一体的。20世纪初期,公司制企业出现以后,企业的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逐步分离,经理开始取得经营管理大权。但是,企业的实际权利主要还是集中在个别或少数大股东手中,企业管理与企业生产技术过程多是混杂在一起的,经理层可能在提高生产效率方面很有能耐,但在处理内部出资人之间及企业与外部之间关系等方面无能为力。二战以后,现代公司制这种崭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开始出现,企业管理变成一种独立的职业,一大批经过专门训练的职业经理专家进入管理层,构成了由一个专家组成的集体决策式的管理。企业管理的主体不仅包括董事长和总经理,而且包括部门主管、监督人员及所有管理人员,由此构成了一个管理群体,实行统一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公司的兴旺发达不再只取决于资产所有者,而是由专家集团的整体素质所决定。
其次,从管理的客体(对象)来看。早期的经济发展理论,一方面只注重物质财富的增长,另一方面将物质资本的积累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因此,“以物为本”的传统管理关注对物的管理,生产资料的配置、生产计划的制定、产品设计和质量以及财务运转等成了管理的主要内容。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的创造性、个性才能等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从而促使管理部门日益重视人的因素,管理工作的重心便从物转到人。再次,从管理的方式来看。现代管理的主要手段是民主管理。主要表现在,一是管理层这个专家集团的民主决策的手段更加先进。二是工人参与管理被广泛重视,在西方发达国家,“工人参与制”已经成为一种法定形式,职工不仅关心自身的物质利益,而且还关心企业的命运和前途。管理者对员工不再采取野蛮的暴力方式,而是使用更加理性化、人性化的方法,尊重员工个人的价值和能力,通过激励人、关心人、以感情联络人来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企业投资者愈来愈重视对人力资本的投资,许多西方国家的公司建立了职工终身教育培训制度,职工培训受到政府、社会和企业的共同关注。可以说,在人本管理中,员工作为被管理者的身分正在被淡化。
四、竞争合作情感化
在传统经济理论中,一说竞争,在人们脑海中浮现的是一幅“你死我活”、“大鱼吃小鱼”的可怕情景。在当代,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技术保密已难以成功。某一企业率先采用的新技术,会在很短时间内被其它企业所拥有,也就是说,企业凭某项竞争优势长期获得超额利润的情况十分少见。这种激烈的竞争,迫使任何一家优势企业都只能保持某一方面的优势竞争力。于是,各个竞争对手都依托自己的核心优势携手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于是,从竞争到合作已经成为一种必然发展趋势,竞争与合作变成一种不可分裂的关系,构成了一个整体概念。竞争变得更加理性化、情感化,竞争的后果往往会形成双胜双赢的极具经济合理性
结语:企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牢固树立人本管理的理念,运用更加人性化的管理方法,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路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
参考文献:
[1] 田立东 , 李启华。 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发展[J]. 管理科学文摘 , 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