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发展观推动企业人本管理实践(2)

2025-04-27


  二、经营目标多元化 
  传统的以“资”为“本”的“资本主义”理论认为,企业的所有者是指资本的投入者,企业归出资人所有,剩余价值的索取权也归出资者,企业的经营目标就是保证股东的绝对权威,满足股东的利益。自从新制度经济学确认了人力资本在生产要素中的合理地位以后,“人本主义”便逐渐取代了“资本主义”在企业中所占的主导地位。按照“人本主义”的观点,企业是一个不同生产要素投入的契约体,人力资本比物力资本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人力资本对企业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这种对企业本质和企业产权认识的新理论说明,企业的利益涉及各生产要素投入者的共同利益,企业的经营目标必将呈多元化趋势,即既要满足投资者(股东)的利益,又要满足企业内部员工的利益,还要满足顾客的利益,而且企业还要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利益也罢,责任也罢,说到底是满足“人”的需要。企业只有在实现多元化经营目标的情况下,才能发展壮大。企业生产经营的直接目标是利润最大化,这几乎成为社会各界和国内外的共识。过去的教科书一直把企业界定为“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这些说法并没有错,但是很不全面。这里涉及两个重要问题:一是利润最大化的标准是什么?二是企业除追求以利润最大化为核心的经济利益外,是否应承担其它责任? 
  先说第一个问题。我们经常讲,企业生产经营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但什么是利润最大化呢?肯定有人说,利润最大化就是利润越多越好。这样理解等于毫无意义的废话。实际上“越多越好”的无限量利润是不存在的。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找到一个利润最大化的标准。我们知道,利润是总收益减去总成本后的余额。经济学中所讲的成本分为会计成本和机会成本。会计成本是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实际货币支出,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放弃的利益。总收益是企业出卖产品所得到的总收入。总收益与会计成本之差称为会计利润,与总成本之差称为经济利润。企业所要实现的利润最大化应该是经济利润最大化,而不是会计利润最大化。也就是说,判断企业经营好坏不是会计利润,而是经济利润。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不考虑机会成本就会造成决策失误。 
  经济学家在谈论利润最大化时是有一个准确的数量标准的,这个标准就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边际收益是每多卖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入,多生产每一单位产品的支出称为边际成本。当某种产品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时,这种产品的产量就实现了利润最大化,既不需要减少产量也不能再增加产量。当然,以上分析只是一种理论分析。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利用利润最大化这个原理。但是,不管什么企业,要成功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都必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企业要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生产,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目的,这就是“消费者主权”的内在含义。 
  第二个问题即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兴起了一场要求企业在谋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承担起社会责任的运动。 
  “企业社会责任”(“SA8000”)这个概念,在西方发达国家最早出现,近年来广泛被人所接受并备受关注。《财富》和《福布斯》在对全球企业进行排名评比时也加进了社会责任标准。社会责任标准以保护劳动环境、劳动条件、劳工权利为主要内容,要求企业在童工使用、强制雇佣、健康安全、集体谈判、惩罚措施、工作时间和劳动报酬等方面满足一致的共同条件。应当看到,“企业社会责任”的提出,是企业经营思想和经营观念的深刻变化,是企业经营目标的重要内容,是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认真履行好自己的社会责任,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才能更加和谐,消费者的主权才能实现。SA8000对我国企业已经提出了挑战。我国出口到欧美的服装、玩具等产品,都必须符合这些国家社会责任标准的要求。SA8000实际上是把企业当作一个“社会人”来看待,要求企业“尊重人类”,它已经成为一张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入场券”。 

下一篇:我国风险投资业发展的再思考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