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发展就等于西部现代化吗(3)

2025-04-30


  三、西部现代化应该在其自身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开始
  鉴于以上的分析,笔者认为西部现代化的条件还不是很具备。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对立虽然在全国范围内已经相对的减少,但在西部欠发达地区,尤其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由于天然的地理条件的限制,传统主义与现代社会的对立还将长期存在。目前西部现代化的基础仅仅存在于几个中心城市,还没有形成一个较好的点线面的合理布局。而且中心城市的现代化辐射力度还很薄弱。 
  罗斯托的《经济成长的阶段——非共产党宣言》基本框架是:传统社会——起飞准备期——起飞——向成熟过渡——高额大众消费时代。根据以上的分析,笔者认为目前的中国西部地区还处在起飞准备期阶段。罗斯托和马克思都在某个层面承认最重要的时期是“起飞”阶段。“起飞”的重要是因为在整个发展进程中体现出来的。正因为如此,“起飞的准备期”才显得尤为重要。但我们要明白从传统社会到起飞的准备期再到起飞都是社会发展在某一时段的表现,因此目前的西部用发展比用现代化更符合西部发展的实际。但是中国目前实际上采用的是格尔申克隆所谓的“替代模式”,即国家在民间企业发展较迟的西部,国家和银行起了替代性的作用。这种欠发达地区的现代化模式的前提是社会自身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达到了进行现代化的要求。国家在西部的投资为什么总是失败,除了体制和运作方面的原因,笔者认为最根本的是西部没有形成一个同其人口、地域相匹配的巨大的消费市场。从目前国家对西部的政策和基础建设的投入来看,国家是在实行第一局面的开局工作。但笔者认为中国西部的社会和经济状况还承受不起国家的这种按照东南沿海发展模式的开发思路。一个相对封闭了两个世纪的落后社会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发展到很高的经济水平的。即使有可能实现这种高速的飞跃,也极可能会造成严重的灾难。韦伯的政治民族的提出就预示了德国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所造成的巨大的法西斯灾难。正如马歇尔写道的“大自然不作飞跃”(naturenonfacitsaltus)。 
  但这并不等于因为可能造成现代化的灾难或没有现代化的基础就放弃发展。发展是社会的发展,任何个人和组织只可能适应它,而不能逆其道而行之。由于社会具有的自身的整合能力和积极的社会认知心理,所以笔者认为目前国家要做的实际上就是促进这种整合能力和社会心理的健康发展。否则会造成西部开发不是西部社会的要求而是弥补东南沿海地区资源短缺所产生的愿望,也就是西部殖民的开始。而此时如果国家来进行开局的工作很可能异化为西部殖民。西部惟一的优势就是资源,而有限资源利用的最大受益者却不是西部社会,这样的西部发展结局是凄惨的,也将带来高成本的弥补性措施。 
  参考文献:
  [1](印度)A.R.德赛:重新评价“现代化”概念。西里尔。布莱克编比较现代化
  [2]:中国现代化进程战略构想。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科学出版社,2002,11 
  [3](以色列)什洛莫。阿维内里:马克思与现代化。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经验的再探讨。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17
  [4]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卷一)。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17 
  [5]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卷一)。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136 
  [6]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卷一)。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246 
  [7]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卷二)。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799 
  [8]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卷二)。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780 
  [9]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154 
  [10]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卷三)。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1003 

下一篇:机器设备的清偿价值评估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