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下我国应对跨国零售企业的策略分析(3)

2025-04-27


  2.实施快速扩张策略 
  跨国零售企业通过多样化的进入方式快速在中国市场扩张,使得我国零售企业的规模劣势表现得愈发明显,严重制约了我国零售企业的竞争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 追求快速扩张已成为本土零售企业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快速扩张途径有两种: 
  (1)通过兼并重组来实现快速扩张 
  兼并重组、强强联合是实现优势互补、做大做强的途径,随着跨国零售企业在国内的并购趋势日愈明显,我国零售企业只有走在前面才能不至于被动。目前国内已有不少兼并重组的案例,如国美兼并永乐,王府井全额收购长安商场,物美兼并美廉美和新华百货等。上海华联、北京西单、北京超市发三强共组北京西单华联超市;上海一百、华联、友谊和上海市经委直属的物资总公司归并整合成国内零售业“航母”百联集团。我国零售企业并购跨国零售企业的案例也时有发生,如北京物美集团整体收购天津大荣在天津市的12家超市,北京华联集团以400万元将新加坡嘉德置地的西友新加坡购入旗下。 
  (2)通过连锁经营来实现快速扩张 
  在经济发达国家,采取连锁经营形式的商业零售业和流通业企业所占据的市场份额,约占总商业零售业和流通业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在我国,连锁经营企业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连锁经营特别是特许经营,扩张快速并且成功率高。美国商务部曾对一年后、五年后和十年后仍然继续经营的企业进行过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一年后继续经营的特许加盟店和独立企业之间的比例分别是97%和62%,五年后继续经营的数字是92%和23%,十年后则为90%和18%。然而,采取特许经营的企业要具有成熟的内部管理能力。 
  3.国际化经营策略 
  (1)进入地区:重点瞄准新兴零售市场 
  如今,我国零售企业开始面临在经济全球化和国内市场激烈竞争中被迫“走出去”的国际化策略发展阶段。一般认为,目前全球引人注目的新兴零售市场包括俄罗斯、印度、中国、越南、泰国等。新兴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两大特点,第一,经济增长速度很快。新兴市场的消费品销售额的增长速度是发达国家的三倍,据预测,在未来10年~15年,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仍将十分强劲。第二,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大。科尔尼公司2006年全球零售发展指数(GRDI)研究发现,亚洲已超越东欧成为全球零售扩张的主要地区,拥有前20大市场中的40%,而东欧只占35%。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四个国家的人口就占全球人口总数的近50%。中国零售企业可把目标锁定在印度、俄罗斯、越南、巴西等零售市场规模逐步扩大、市场竞争不太激烈的国家。 
  (2)进入规模:采取区域渗透式策略 
  区域渗透式策略是指零售企业集中在某个地区开设新分店,待这一区域的店铺达到一定数量后,再逐步扩展建店的地区。渗透式扩张可使新增分店与现有分店的距离减少,供应链管理相对较为简单。区域渗透式策略具体的好处是:第一,降低物流成本;第二,缩短配送时间,保证商品的新鲜度;第三,减少竞争对手开店的机会;第四,提高地区的知名度、提高宣传效果。区域渗透式策略能提高单店在开店区域内的知名度,增加顾客的亲切感。中国零售企业在国内市场上稳健经营,以获取稳定现金流为主要目标,提高零售企业本身的抗风险能力,在国际市场上则以成长型分店为主,通过在俄罗斯、印度、越南、巴西等转轨经济国家,大规模开设分店,迅速抢占市场,获得较高的市场成长率。 
  (3)进入方式:本土化与国际化融合 
  本土化和国际化是相辅相成的。由于国家之间长期存在文化、政治和经济的差异,一个公司应该针对本地市场和环境条件调整营销策略。遵循本土化购物和店铺选择行为的店铺业态将能获得更好的投资回报。现代管理学理论普遍认为,海外企业最核心的战略就是实现本土化,它的实质是公司将生产、营销、管理、人事等经营诸方面完全融入当地社会的过程,更好地与当地社会文化融合、减少当地社会对外来资本的抵触情绪。这是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下,零售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有效配置有限资源、保持竞争优势的需要。一般情况下,我国零售企业国际化进程中,都有“水土不服”期,因此,在进入国外市场前要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法国家乐福、泰国易初莲花、日本伊藤洋华堂进入中国市场,准备工作都在两年以上,花费在500万美元左右。中国零售企业国际化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扎扎实实地建立海外市场,认识市场、占领市场,实现本土化。 

下一篇:电力企业多经产业发展问题分析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