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下我国应对跨国零售企业的策略分析

2025-04-27

  [摘要] 经济全球化下,我国是跨国零售企业重要的海外市场,目前我国零售业竞争程度异常激烈。本文通过分析跨国零售企业在华的特点,比较内外资零售企业的优势与劣势,提出了我国应对跨国零售企业的策略。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零售 跨国 策略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中国的零售业发展空间巨大,已成为跨国零售连锁企业抢夺的重要海外市场。中国的零售连锁企业在面临经济全球化和国内市场激烈竞争中应采取何种策略,是本文将要讨论的问题。 
  一、跨国零售企业在华发展的特点 
  1.业态扩张以大型超市为主 
  跨国零售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时,一般避开了在国内外市场都已步入成熟期的百货店的业态模式而主要集中在大型综合超市、仓储式商场、大型家居建材专业店、便利店等在全球最具成长性的新型业态模式上进行投资,其中大型综合超市占据了主导地位。目前,中国的大型综合超市中,外资比重已经超过了六成。 
  2.独资化趋势明显 
  2005年后,我国政府取消了对外资零售企业的股权限制,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方式越来越与国际趋同,独资、并购将成为未来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主导方式。以内资合作进入中国市场的麦德龙等企业收回股权,实行对其更为灵活自主的独资经营。 
  3.区域扩张转向中西部和中小城市 
  跨国零售企业在中国市场总体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和大型城市, 但是,资料表明,中西部地区和中小城市的发展速度快于东部和大城市。这表明东部地区和大型城市对于跨国零售企业的吸引力在趋于稳定,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及中小型城市正日益受到外资零售企业的重视。 
  二、内外资零售企业的竞争优势分析 
  1.对消费文化的把握 
  在营销渠道中,零售企业和消费者接触得最频繁、最直接,我国零售企业经营多年,有着深厚的本土文化基础,切实了解我国消费者的消费文化取向和变化趋势。比如在中国人勤俭传统基础上形成的储蓄偏好特征,就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中国幅员辽阔,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习俗,形成不同的消费习惯,因而形成不同的消费特色。例如江浙饮食偏甜,四川湖南嗜辣,同样是方便面,联华超市在江浙铺货以笋干老鸭、鲜虾鱼板等清淡口味为主,而在成都、长沙等城市以泡椒牛肉、酸辣牛肉为主。跨国零售企业在适应这些消费文化和习惯需要一定的过程。 
  2.人力资源本土化 
  中国零售连锁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比外资管理层更了解中国市场,了解中国消费者,对市场信息的处理更有经验。而目前的跨国大型零售企业虽然在积极推进本土化,但仍在投入大量精力做中国市场研究和调查。中国人力成本低且上下级沟通顺畅。而像沃尔玛、家乐福等跨国零售企业的人力成本居高不下,他们的高级员工基本上是总部派来的外国人,而中国人基本上是中低层管理人员,由于上下级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所产生的差别,且在收入上也差距甚远,势必造成上下级缺乏理解,导致沟通障碍。 
  3.企业规模效应 
  我国的连锁多是以总店直接投资建立直营店的形式来扩大连锁规模,然而建立分店需要庞大的资金,缺少资金使得国内零售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目前,我国连锁企业拥有的分店数量平均在10家以下的占一半以上,少的2家~3家,远远达不到国际公认的平均拥有14家才能盈利的最低标准。另外,大部分国际零售巨头采用中央采购政策,以提高与供应商的谈判能力,降低采购成本,使通道成本利润最大化,同时可以有效防范商业贿赂的发生,规范采购行为。规模偏小的缺点致使我国零售企业采购成本高,从而影响企业竞争力。 
  4.管理水平与竞争力 

下一篇:电力企业多经产业发展问题分析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