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如何提高审计质量的探讨(2)
2025-04-27
1、重视市场对审计质量的作用。我国改革开放后最初对注册会计师服务的社会需求由政府的行政力量创造。同时,通过政府部门直接或间接创办会计师事务所创造供给,形成了主要依靠行政手段促进独立审计质量改进的惯性。因而,在独立审计市场中,首先需要解决的是观念的转变,应当从会计师事务所是提供专业服务的经济组织的认识出发,注重事务所的建设,避免因在独立审计质量问题上求成心切,出现政府过度干预而形成效率低下、事与愿违的结果。
2、重视对审计人员的控制。审计人员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审计质量,审计人员舞弊不但使会计师事务所遭受处罚,同时也增加了社会各界对注册会计师的不信任,后果极为严重。所以,开展高质量的审计工作,离不开高素质的审计人员。人员的素质是质量的控制源头,决定执业质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审计人员的控制:
(1)严格控制人员的选聘。员工选聘应以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和德才兼备为标准,选择热心审计事业、工作责任心强、业务技术精的人员为审计的中坚力量。根据注册会计师职业的特点,注册会计师所要求的“德”的内涵以诚信为第一,同时还应包括勤勉尽责、细致谨慎等诸多方面;对注册会计师的“才”的要求,注重的是人的综合智能,敏锐的洞察能力、周密的分析能力,以及综合的判断能力,是注册会计师智能素质的三个重要方面。
(2)强化对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及相关审计责任,包括职业责任和法律责任的教育。为使注册会计师切实担负起经济卫士的神圣职责,为社会提供高质量、可信赖的专业服务,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和职业信誉,就必须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强化注册会计师的道德意识,提高注册会计师的道德水准。
(3)对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加速知识更新,加强其专业胜任能力。可以定期和不定期的组织内部培训或利用业余时间加强自学,也可以在审计业务执行过程中,采取以老带新、干学结合的互促形式。
3、对审计过程的控制。审计过程的控制是审计质量控制的中心环节,在这一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1)强化督导与咨询在审计质量控制中的作用。对质量控制而言,在审计计划和审计实施阶段,事前和事中的指导和监督具有“防患于未然”的特征;而在审计完成阶段,由事务所高层负责人进行的最终复核,是把住审计质量的最后一道关口,至为重要。咨询是指各级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遇到困惑、疑难的专业问题或涉及各方的复杂的法律责任等问题时,向事务所内或所外的有关专家请教,它是在审计实施阶段保证审计质量的重要手段,而且还能凭借第三者的独立、客观判断来制衡审计人员可能的主观偏差,可以起到有效地防止审计风险地作用。
(2)重视审计计划对审计实施的指导。审计计划对审计的预期范围和实施方式做出了规划,对实施审计所需要执行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做出了详细规划与说明。因此,从控制审计质量的角度来看,应重视以审计计划指导审计实施。
(3)健全三级复核制度。所谓三级复核制度就是指事务所项目负责人、部门经理和主任会计师对具体项目工作底稿逐级审查,最后签发审计报告的制度。由于审计业务本身的复杂性、审计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审计风险以及审计人员自身能力的限制,对某一经济事项做出错误的判断在所难免,所以,为确保审计质量,减低审计风险,明确相关审计人员的责任,加强完善三级复核制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4)重视审计风险,采用可靠、有效的审计方法。现代审计已由制度基础审计发展为风险基础审计,强调以风险为导向,不仅检查企业内部业务的经营风险,还要评估与企业经营密切相关的外部风险因素,用以确定某一时期需要审计的主要项目及其审计重点、范围和方法。审计人员在选择了最小风险方案并予以实施后,还应跟踪审计业务过程,进行审计风险分析,以便发现方案不足之处和新的潜在风险,从而及时采取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