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独立审计需求的分析
独立审计的需求方是那些与审计服务存在着利害关系的人们。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的需求方:
1、现实的审计服务需求者。这是指直接与审计师发生业务联系的单位或个人,包括企业委托人和代理人,即业主和被审单位管理当局。委托人和代理人都是审计公费的直接支付者,对审计服务的需求也最为强烈。一般来说,委托人希望通过审计促使代理人朝着自身的方向努力,以减少代理成本。代理人则希望通过审计师来证实财务报告的真实性以及良好的经营业绩。
2、可预见的审计服务需求者。这是指虽未直接与审计师发生业务联系,但却实质上通过某种形式获取有关审计信息的单位或个人,包括政府部门、企业债权人和中小投资者。政府部门、企业债权人和中小投资者的需求以公共契约的形式表达出来,对审计师的影响力大大减弱。具体来说,政法部门希望通过审计服务平衡各方利益,以维护社会稳定;债权人希望通过审计服务检查与偿债能力有关的会计信息,以监督债务契约的顺利执行;中小投资者则希望借助于审计师验证过的财务信息,以做出适当的投资决策。
3、潜在的审计服务需求者。这是指目前尚未与审计师发生任何联系,但在将来却有可能利用到审计信息的单位或个人,包括潜在的投资者和债权人。由于他们目前尚未与被审单位发生任何业务联系,自然没有对相关审计服务的现实需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一旦与被审单位发生业务联系,也就随之转化成了上述第二类审计服务需求者。
二、独立审计供给的分析
独立审计的供给方是会计师事务所及审计人员,他们是审计产品的直接提供者,直接影响着审计质量。但是,审计产生至今,相对于旺盛的需求来说其供给一直处于一种被动状态,这是因为供给能力的发展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审计供给对审计质量产生较大影响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公众需求的变化。一项产品或劳务的提供必然有其特定的需求,这是该行业得以存在的基础。因此,了解客户需求的变化也就成了审计师的首要工作。审计需求受环境影响而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只有及时了解需求变化,才能有针对性的提供审计服务。因此,供给相对于需求的这种滞后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以公众满意为标准的审计质量的同步提高。
2、审计技术能力的制约。某一种需求能否得到满足,其决定因素在于技术上能否提供可操作的方案。如果技术上无法解决,那么这种需求充其量只是一种无效需求。但目前审计技术的发展似乎跟不上经济业务的不断创新,这一方面使得很多复杂的业务目前仍难以纳入审计师服务领域,另一方面也从技术方法上限制了审计质量。
3、供给成本。审计师作为审计服务的供给方自然也会考虑成本—效益问题。只有确定能够收回成本并有一定的盈利,审计师的劳动才是值得的。因此,技术上解决了供给能力问题,并不意味着审计师一定就会提供该服务项目,它还取决于审计师是否能从提供该服务中得到成本补偿并取得一定的盈利。审计收费是决定事务所成本与收益的重要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方面,事务所通过竞争可以把最好的服务提供给客户;另一方面,竞争的加剧又使得事务所降低审计收费,甚至牺牲审计质量。
4、独立性和职业道德。如果说技术水平的落后限制了审计师提供某种服务的能力,审计师自身独立性和职业道德则根本性的影响着审计服务的质量高低。审计产品的特性决定了其生产出来后质量难以观察,这就给审计师败德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为了规避这种行为,合理外部制度的设计可以起到一定作用,但作用有限,其根本性影响因素还取决于审计师自身。
三、提高审计质量的建议
从以上对独立审计供给的复杂性及需求的不足性分析可以看出,在平衡供需的这一过程中,审计质量至关重要。一方面,从供给来看,只有高质量的供给才能为市场长期需要,并能提高市场对此的需求。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市场的不断完善,对高质量的审计服务的需求也会越来越迫切。因此,努力提高审计质量,能更好的推动审计市场的良性发展。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以及证券市场的规范与发展,可以推动市场对审计有效需求的增长,将直接影响到对审计质量的实际要求。除此之外,为了提高审计质量,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对如何提高审计质量的探讨
2025-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