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高校基建面临的风险及控制(2)

2025-04-30


  二、高校基建出现风险的原因
  1.对基建风险认识不到位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学校将面临国内外同行的竞争,高校的运营将不可避免 地存在错综复杂的风险。然而在这样一种全新的形势和背景下,不少高校的管理层理念没有 及时更新,甚至个别高校在贷款过程中根本不考虑偿还。从金融机构的角度看,由于现行业 绩评价等原因,高校相对企业来说是个巨大而相对安全的投资市场,银行往往在未对高校的 还款风险加以分析的情况下就向高校提供信用贷款,特别是政府贴息营造了宽松的政策环境 ,变相为高校贷款提供了政府担保,这样,银行的贷款供给成了高校贷款的外 部推动力,使得高校因贷款而改变财务结构,产生筹资风险。
  2.发展规模定位不科学原南京大学校长蒋树声认为“建设一流大学有‘二忌’:一是办学目标定得过高,急于求成 .二是办学目标没有特色,完全雷同”。明确的目标定位是风险管理的前提。 几乎所有的公办大学的办学目标里都有“一流大学”字样。各大学都在追求“跨越式发展” ,战略目标定位过于宏伟。各类高校都有新校区,征地规模越来越大。在发展过程中求快 、求大、求全,重规模等数量指标,轻教学、科研等质量指标,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建设。 从我国高校战略目标特别是基本建设目标的确定过程来看,发展定位主要是领导班子意志, 缺乏公众参与及公众认同,战略定位和规划目标难以成为学校发展和个人行为共同的思想基 础和行动规范,难以形成凝聚力,难以激励师生为之奋斗。此外,大学领导层的更换往往影 响学校的定位和战略目标的连续性。
  3.领导班子责权利定位不科学目前我国高校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基建管理体制基本上是学校领导班子和主 要部门负责人组成建设委员会,成立建设指挥部,由校领导任总指挥。由于学校领导班子的 个人素质、学校内部管理机制等原因,这一体制在运转过程中,某些高校出现了不团结、不 协调现象,出现问题相互推诿,谁都不肯负责,更重要的是,我国没有在高校 领导及校内各层次的管理层之间建立相应的责任和绩效考评制度。
  4.基建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近几年,高校基建自身在强化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还是发生了许多令人震惊的职务犯 罪案件,这既说明在制度建设层面仍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更多的则反映了制度的执行 层面即控制机制的不完善。一方面,基建专业性强,其他职能部门无法深入介入;另一方面 ,由于目前高校基本上没有进行成本核算,预算管理严重弱化,缺乏对资金使用的统筹安排 ,导致经常出现资金使用超支,致使内部控制没能从根本上防范,形如虚设。虽然我国绝大 部分高校设立了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但总的来说对内部审计还不够重视,对内部审计的认 识还很滞后,甚至有些高校是迫于法律规定或行政命令而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更有甚者还将 内部审计设在财务部门或将其并入纪委、监察合署办公,致使内部审计 工作有名无实,内部审计监督无效果。
  三、高校基建风险的控制
  1.树立风险管理理念高校的基建活动主要是由单位领导决定,因此其合法性、合理性更大程度上依赖单位领导的 个人素质、道德水准和价值取向。高校有关基建内部控制的各种规章制度虽然也不少,但能 否发挥作用,关键是校长及管理层是否重视内部控制。高校管理层的管理哲学对单位的影响 是 巨大的,虽然它并无实体,但这种无形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高校只有找准、确立并不断提 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形成质量重于规模、内容重于形式、内涵重于外表、软件重于硬件、 “大师”重于“大楼”的局面,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基建风险。
  2.基建风险控制的具体措施

下一篇:基于功能实现的成本管理状况评价内容研究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