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及对我国的启示(3)
2025-04-30
(三)强调风险管理应当融入到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并贯穿于企业的各个层次、所有的经营活动。风险管理针对的是企业经营活动中对企业目标实现产生影响的风险事项,因此,风险管理必须与企业的经营活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经营活动中处处体现风险管理的理念与做法,这不仅有助于及时识别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事项,也有助于降低风险管理成本、提高风险管理效率。
(四)强调控制环境的作用。公司的高层基调、管理层的管理哲学、董事会和相关委员会、员工的胜任能力对于有效的风险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注重风险管理的内部环境,风险管理很难取得成功。
(五)强调全员参与。全员管理是现代风险管理的重要特征,风险管理不仅仅是风险管理部门的事,而且需要靠企业的全体员工来落实,所有员工都会影响到企业风险管理的效果,企业应当使所有员工了解自己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六)强调信息与沟通。信息和沟通对于良好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相当重要,下层要了解公司的风险管理战略和政策、措施,并有顺畅的向上沟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情况的渠道,上层要及时向员工及外部了解企业面临的重大风险及其管理情况。
(七)强调定期对风险管理过程和内部控制进行评估,并对发现的缺陷和不足加以报告。风险管理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过程,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在不断地变化,这决定了原先的控制未必有效,因此,必须定期对风险管理过程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估,以找出其缺陷和不足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八)强调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信息的对外披露。向外部使用者报告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信息,是董事会和管理层受托责任的要求。通过信息披露,外部投资者可以对企业面临的机会和风险以及企业风险控制的业绩作出评价,从而做出相关决策;对董事会和管理层来讲,对外披露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可以促使企业完善相关制度以加强风险控制。
近年来,西方国家纷纷制定风险管理准则,以帮助和指导企业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框架,如英国的Turnbull报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风险管理准则、加拿大标准协会、日本发布的《建立并应用风险管理系统的指南》等。从我国企业风险管理的现状来看,企业普遍缺乏风险管理的意识以及整体化风险管理的理念,在风险识别、评估、报告和应对方面也都存在许多错误认识,中航油等许多企业的失败均表明了这一点。面对日益复杂的经营环境,企业必须加强风险管理。就政府监管部门而言,应当及时制定企业风险管理指引,以促进企业建立相关风险管理制度。中国银监会已先后发布了《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2003年10月23日)、《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2004年9月2日)、《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2004年9月29日)、《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2004年12月29日)等一系列风险管理指引。然而,这些指引仅针对商业银行某一方面的风险。因此,我国尚缺乏一个建立起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可以指导一般企业风险管理实务的指南,有必要借鉴西方相关风险管理准则,并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制定我国的风险管理规范,以便为企业风险管理提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