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基本现状与对策研究(2)

2025-04-30

  2、加快重点公共文化服务工程的设施建设。一是要加强农村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更新陈旧老化的广播电视发射台、转播台设备,改进节目制作设备,加快有线电视和数字电视网络建设,提高农村广播电视无线覆盖水平,逐步消灭盲区。二是要加强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设施建设。有条件的农村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相结合,不断完善设备配置,丰富电子图书、舞台艺术、知识讲座和影视节目等数字资源,为农民提供数字化文化信息服务。三是要加强农村电影放映设施建设。根据《安徽省农村电影16mm拷贝补贴暂行办法》,向省财政争取更多的补贴用于购置新的农村电影拷贝和放映设备,并更新改造农村电影院,增加电影固定放映点,推广电影数字放映技术,扎实推进电影“2131工程”。

  3、加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进一步加强对县(区)文化馆、图书馆、文物所、影剧院、乡镇综合文化站等文化阵地的管理,不能挪用、拍卖、租赁,不能以任何形式改变其用途。对各级财政投入的各种设施,要认真进行国有资产登记,并对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检查评估。要本着建好、管好、使用好、服务好的原则,制定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建设的管理办法。

  (二)不断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内容建设。

  1、不断加大送文化下乡力度。一是要送戏下乡。各级宣传文化部门要采取“农民看戏,政府埋单”的形式,认真组织专业(业余)文艺团队和电影放映队下乡送戏,确保农民每月至少看一场电影,每年看一至两场大戏。二是要送书下乡。市、县(区)文化部门要配置图书流动车,并在市、县(区)图书馆设立图书配送中心,在乡镇综合文化站设立图书配送分中心,通过分中心向村流通点配送图书,每个流通点的图书每季度更换流通一次,实现城乡图书信息资源的流通和共享。三是要送科技文化知识下乡。以建设学习型村镇和建设学习型家庭为契机,将“铜都讲坛”的覆盖面扩大到农村,逐步在县(区)、乡镇和有条件的行政村等文化活动场所分别设立“铜都讲坛”一级点、二级点和三级点,适时组织邀请市内有关专家学者分赴各点巡回作专题讲座。

  2、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一是要精心组织主题文化活动。以新农村建设、迎奥运、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以及文化艺术节等为主题,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多方面、多层次、多渠道地组织专场演出、舞蹈才艺、书画摄影、盆景花卉展等各种文化活动。二是要精心组织广场文化活动。逐步将广场文化活动从城市广场深入到农村,充分整合各县(区)、乡镇的广场文化资源,统一命名为“放歌铜都”文化广场文艺演出系列活动。三是要开展民俗文化活动。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特色,赋予竹马灯、牛歌、龙舟、旱船、大鼓书等民俗文化节目新的内涵和精神,并通过举办三月三庙会、文化美食节、文化旅游节、龙舟赛等,为民俗文化节目提供展示的平台。

  3、积极扶持和引导农民自办文化。一是要鼓励农民自办文化大院。以大力实施“农家书屋”工程为契机,采取捐赠赞助、联合共建、自筹资金等形式,鼓励农民自办文化大院,吸引和方便农民就近参与文化大院内的唱歌跳舞、拉弦唱戏、棋牌娱乐、体育健身、读书看报等文化活动。二是要积极发展个体放映队。走“政策扶持与市场开发”相结合的路子,把个体放映队作为农村电影市场的主力军,鼓励个体放映户从放映发展到拷贝发行与租赁,鼓励有条件的可成立16毫米拷贝周转、租赁中心或发行公司,从一村一乡一县(区)扩大到周边地区,努力开创农村电影新局面。三是要扶持发展民办剧团。扶持一批民办剧团,支持他们扎根民间、深入农村、服务农民,传承民间艺术,传播有益文化。四是要鼓励创作民间文学作品。围绕相思树、赵氏戏楼、九景十三街、上下清凉寺、大明寺、大士阁、和悦洲老街等民间文化资源,组织农村民间文化组织和艺人进行深度挖掘,创作出一批具有本土气息的文学作品。

下一篇:对**县村组干部待遇的调查与思考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