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常德(3)

2025-04-30

4、统筹城乡发展政策,实现农村和城市环境互等。长期以来,我国走的是以农补工的发展路子。政策向城市和工业倾斜多,向农村和农业倾斜少。从投入政策看,不论是财政政策还是信贷政策,大多是向城市和工业倾斜的。如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上由国家包办,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靠农民投资投劳;城市居民可以贷款用于消费,农民发展生产贷款却很难。从教育、社保、医疗等政等方面看,城乡之间也都存在很大的差异。这种不公平的政策环境,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要构建和谐常德各级各部门都要本着“城乡一致、合理公平”的原则,对现有城乡发展政策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尽快调整不平等、不合理的城乡发展政策;对市内无权调整的要积极向国家、省建议,切实解决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国两制”的问题,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平等的竞争环境。突破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纠正体制上和政策上的城市偏向,消除计划经济体制的残留影响,保护农民利益,建立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就业制度、户籍管理制度、教育制度、土地征用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给农村居民平等的发展机会、完整的财产权利和自由的发展空间,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

5、统筹国民收入分配,实现对农业的有效支持和保护。农业是个基础和弱质产业,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是农业农村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近些年,常德对农业的投入是明显不够的,财政支出中,用于农业的比重小,且呈逐年下降趋势。现在我国已加入WTO,农业将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参与国际竞争,从国际农业发展情况来看,大多数国家都对农业采取保护措施,发达国家的保护力度更大。如欧盟15国对农业的补贴上农业总产值比重的7%,美国占3%以上,而常德目前没有建立对农业生产环节直接补贴机制。如果我们不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我市农业就无法与国外农业竞争,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就会受到严重冲击。因此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变化,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改变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城市偏向,在WTO框架下,建立健全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包括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加强农田水利、生态环境和农村公共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投入,特别是完善科技推广、信息服务、植物病虫害防治和动物检疫防疫等体系,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帮助农民抗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进一步完善农村税费改革,创造条件逐步取消农业税,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支持力度,加快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建立城乡一体的财政支出体制,将农村交通、环保、生态等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都列入政府财政支出范围。

6、统筹城乡规划建设,实现城市与农村的板块式互动发展。大力推进城镇化,把城乡作为一个整体,搞好城乡布局规划和建设规划,着力形成中心城市、中心镇、中心村一体化规划体系。充分发挥城镇的集聚、带动和辐射作用,整合各种资源,推行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着力改变农村建设滞后于城镇的状况。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多元化投资机制,优先发展社会共享型基础设施,扩大基础设施的服务范围、服务领域和受益对象,让农民也能分享城市基础设施。增加农村人均资源占有量,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启动和扩大内需,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的协调发展。


下一篇:信用联社议比查心得体会活动总结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