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认真组建理事会。市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以自然村庄为单位,由村民代表大会选举出以村组干部、党员、“五老”人员、社会知名人士、致富能人等为骨干的专项理事会,一事一个理事会,负责自筹资金管理、资金扶助申报和具体组织实施。要求理事会必须在村支两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项目实施完毕后理事会必须公开账务,在群众公认无疑后自动解散。各地理事会成立后,都迅速制定好了章程、工作目标和工作方案,发动群众搞好了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等“三清”工作,建立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并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农民自觉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尤其是注意发挥农村能人的作用,动员引导他们创业兴业,带头发展农村产业,参与村庄建设。黄市镇严冲村“三清”理事会会长肖全林年近七十,是一位老党员,担任过二十余年的村支书,其子肖勇是市有名的煤矿主,家庭条件十分优越,现在城里定居。但他听说家乡要建设新农村,硬是不顾家人阻拦,搬回老家居住,并亲自担任该村理事会会长,不惧劳累,忙前奔后,组织村民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他还做起儿子的工作,动员他捐了20万元建设家乡。通过精心挑选或组建的这些新农村建设队伍,能力强、作风硬,人民群众无不放心,故得到了他们的衷心拥护和支持。
三、措施好,农民动心。
一是制订了详实可行的奖补政策。从年前到4月6日召开新农村建设动员大会,市经过数月的周密筹划和准备,充分借鉴了江西等地的新农村建设经验,出台了详实可行的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和奖补政策,并明确了补助项目和标准。除继续执行以前颁发的农业有关扶持政策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经费扶助外,对示范村建设实施“两补”(补资金、补物资)、“两免”(免费提供建设图纸、免除部分规费)、“一简化”(简化审批手续),主要对以下建设项目完工后经验收合格给予补助:农户住房按要求打底粉刷外墙每平方米补助2元;正面墙壁镶贴瓷砖每平方米补助5元;示范村新组建50户以上农户参与、带动作用较大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经认定后安排1000元启动资金;通村公路含上级项目经费共补助13.25万元/公里,通组道路硬化15公分以上厚度的每平方米补助2包水泥,进户道路及禾坪硬化80公分宽、5公分厚以上的每2平方米补助1包水泥;村组集体建大口深水井从项目经费中给予3000元/口补助;建无塔式自来水装置的每户奖励1台水泵;建有塔式自来水装置的每户补助300元;集体建自来水供水设施的对每个自来水厂补助1万元;建“无害化三格式”卫生厕所每个补助200元;建沼气池除市农村能源办补助800元左右的物资器材和技术员工资外市奖补经费每个另补助200元;免费在农村放映爱国主义教育、科技宣传电影;示范村建设村部、卫生室(要求四室一房)、文化图书室、农民服务中心、娱乐运动场所等,每个补助500元或等值物资器材等等。如此完整而且农户直接受益的政策广大农民群众十分动心,一出台就深受群众欢迎。
二是加大了示范村建设的资金投入。据初步概算,市建设新农村资金将达1.24亿元以上(不含农业、林业、水利、农业综合开发等常规支农项目资金),除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经费5111万元外,群众集资3349万元(公益事业建设资金1000余万元),社会捐助资金近2000万元,市财政配套新农村建设新增项目资金1114万元,市乡财政和后盾单位扶持资金近800万元,其中市财政对每个示范村拨出5万元“以奖代补”经费用于补助新增的项目,并要求每个示范村的后盾单位对该村的办点经费不得少于5万元,所在乡镇对示范村的投入也不得低于5万元,合计15万元/村。而事实上各单位和各乡镇的支持力度大大超过市里的预计,哲桥镇石仙村后盾单位到位的示范村建设经费可达100余万元,现已到位10余万元,哲桥镇10万元“以奖代补”经费早就拨出;蔡子池办事处对七岭示范村的新农村建设经费已投入近60万元,全年预计也将过100万元;公平镇投资60万元硬化20公里通村公路而不要群众集资一分钱;夏塘镇莫浣村后盾单位到位经费达24万,其中物价局一家就拨出15万元。据统计,有近1/3的示范村“以奖代补”经费超过预计,其中过100万的村有2个。这些“以奖代补”资金到位越多,可以办的事就越多,农民所享受的实惠就越多,更激励起农民自筹资金建设家园,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