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委、区政府对企业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不仅在政策上高度重视,而且还通过人事部门的力量进行周密的计划与安排,同时也带动了各类企业和人才的积极参与,从而构建了政府、企业、人才合而为一的共同体,促进了经济、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达到共生共荣的效果。一是把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将人才与经济连结一体。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引进企业管理人才,通过引进人才创建企业,达到人才与经济的紧密结合,仅工业园区就引进了带资金、带项目的管理人才20余人。二是把人才引进与项目对接相结合,使科技与人才融合一体。除举办集市型的人才、项目活动外,我们开展了技术专家与项目对接活动,就一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而依靠自身能力又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邀请各类科技专家,开展知识与技术援助活动,为重点企业架起了一条便捷的科技“宽带”。三是把对内联系和对外联系相结合,把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联成一体。通过建立联系制度,分别与**大学、**研究院和20家重点企业建立了联系点,并帮助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建立直通车式的联姻。企业在实际发展中所急需的一些关键性人才,均可通过这种模式得到解决,从而打通了企业发展所面临的瓶颈。
(四)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企业人才素质提升打造新通道
一是创新多梯次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三个重点一个确保”的培训计划,即重点培训教育、卫生、经济等部门的人才,重点培训以本科生为主体的专业技术人才,重点搞好人才学历培训,着力改善专业人才结构,提高人才队伍综合素质,确保培养出在各个领域起带头作用的拔尖技术人才队伍。特别是针对企业优秀人才提出了“111”人才选拔与管理目标,即每年选拔10名优秀科技人才、10名乡土拔尖人才、10名优秀经营管理人才,并予以奖励,使人才价值得以充分肯定。近几年,我区共选派了243名专业技术人才参加区以上学术交流、外出考察,培养了大量遍布各行各业的技术能手和各类标兵,形成一个初、中、高逐级提高的梯次人才链,实现了人才的可持续、协调发展。二是创新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方式。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着重提高他们适应市场、参与竞争的能力;对专业技术人才,着重提高他们的科研和学术水平;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但学历层次较低的企业人才,为其举办相关专业知识培训班。培养方式的转变,使人人都有了培训机会,个个都实现了自身价值。三是努力扩大职称工作服务的覆盖面,积极为企业的人才办理评审、审核认定、报考专业技术资格业务。
(五)创新人才激励机制,为企业经济持续发展整合新环境
我区把人才环境建设作为最重要的资源环境加以整合,由人事部门积极倡导,各级党委、政府支持推动、用人单位响应联动,努力营造一种“以事业吸引人,以爱心团结人,以创新凝聚人,以机制稳定人,以感情留住人”的全社会尊知重才环境。一是物质激励。区政府每年拿出50万元设立了“**区人才发展基金”,出台了《**区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定期对有突出贡献的各类人才进行推荐、选拔和表彰奖励工作。仅2006年,全区共为68名各类优秀人才发放津贴和奖金11.6万元。二是精神激励。通过对市管专家**、区优秀经营管理人才**等一批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进行大张旗鼓地表彰或授予荣誉称号,让他们广播里有声,报纸上有名,电视里有影,使优秀人才的荣誉感、责任感进一步增强,社会地位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三是政治激励。积极推荐优秀人才当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发挥参政议政作用,并制定了专家咨询制度,聘请社会各界专家学者作为全区重大决策的“智囊团”。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人事部门在为企业经济服务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以下困难和问题。一是服务能力不适。主要表现在人才市场的服务功能比较单一,还局限在人事代理,保管档案的管理和服务上,人才服务的各项工作比较滞后。二是市场运作乏力。我区人才市场虽然近几年来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由于受经济基础、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人才市场对人才资源配置的主体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人事部门为企业引进紧缺的各类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数量有限。三是工作缺乏针对性。由于区级人事部门机构和人员的局限性,导致缺乏对企业人才需求的深入调研,找不准人事部门为企业服务的位置,找不到有效服务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四是对企业人才工作信心不足,力度不够。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政府对企业过多的干预,造成了企业对政府人事部门主动服务存在顾虑和偏见。有的认为人才流动基本实现市场化,企业本身招聘人才与人事部门关系不大。有的怕人事部门为企业提供人才服务会增加企业的额外负担,会擦企业的油水,因此,对人事部门上门服务比较冷淡、不够积极、不够热情,从而造成了人事部门为企业提供人才服务信心不足,干劲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