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干部队伍缺员问题及建议思考(3)
2025-04-30
三、实践探索
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要脱贫,要致富,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建立科学的发展观。为此,该县结合实际,采取有效措施,稳住现有人才,吸引紧缺人才,为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一)广开渠道留住人才。县委、政府在财政连工资都无法保证的情况下,针对现有在职人才遇到的实际困难,想办法解决资金,优先照顾其子女入托、入学;对夫妻分居两地的及时办理调动手续并按本人要求落实其工作单位;对住房紧张的,通过解决宅基地或减免购房手续费用等,优先解决住房;对享受津贴的专业技术人员,津贴给予适当增调,最大限度地改善他们的生活;对符合有关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以进政协委员或人大代表以及提职晋级等落实其政治待遇,确保他们参政议事权力得到落实。
(二)政策吸引紧缺人才。县委、政府研究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通过政治的经济的方式,吸引紧缺人才。如优秀企业家和研究开发型学者,只要到我工作,五年内免税,10年内免所提税,成效突出者,可建议到人大、政府、政协任职等,同时无偿解决三居室楼房一套;家属可随迁到县上任何部门工作。
(三)以民为本,夯实基础人才。从提高全县人口综合素质着手,针对全县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70%,且整个文化素质偏低,农牧区居住分散,子女就学困难,辍学率高的现状,县委决定在农牧区增设教学点8个,使牧区孩子就近受到教育;对九年制以内就读的少数民族学生,家庭只要是享受低保的,就一律取消书费及学杂费,实行免费入学,鼓励完成九年制教育;对考取高中的,每个学年奖励500元,考取大专院校的每学年奖励1000元,并优先解决助学贷款,努力实现5年内每村有12名大学生充实到村(队)班子中,若毕业留外地工作,必须退回奖励金,并加罚奖金总额的20%;回本县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考录公务员优先;创办企业的,享受同等优惠条件,努力营造了人人成才的宽松环境。
(四)推陈出新,培养复合型人才。首先,组织部牵头按有关规定落实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任务,与所在单位领导签订继续教育责任书,对未完成继续教育任务的个人取消当年评优资格,领导取消年终考核定等资格;其次采取每年抽四分之一人员外派挂职,到发达省市参观、学习、考察、培训,尤其是加大村队干部的外出培训,开阔其视野;第三是每年举办一次行业、专业技术人员技能比武,通过理论、实践操作和群众评议及研究成果展示等相结合的方法,综合检验、测试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检验测试结果作为提升和职称晋升的依据。对达不到要求的,按相应规定撤销职级、职称待遇及津贴,打破职级职称评聘终身制。
(五)创新用人机制,拓宽用人渠道,解决乡村人才短缺问题。首先,针对各乡镇存在有编无人员而全县又有2000余名大中专毕业生无法安置的双重问题,可采取"建立毕业生工作实践站"的办法缓解。即各乡镇场将所需人才通过在县劳动人事部门提前申请建站,然后由人事部门根据用人需求进行统筹规划,从大中专毕业生中,以招聘形式择优试用,试用人员由用人单位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试用期间,若能与单位达成留用协议的,可在政策允许范围内解决其编制问题。县委、政府已按有关规定出台了一些政策,从回乡大中专毕业生及复转军人中,通过严格考录,将340余名具有专业对口的人员陆续补充到学校及83名畜牧兽医人员补充到乡镇畜牧兽医站,在财政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压缩基本建设和其它费用开支,每月为他们解决350-400元生活费,以暂缓燃眉之急。目前,基本保障了学校课程能够开齐,各单位工作能够正常运转。其次,针对村干部难选难配问题,县委采取把机关干部下派到村挂任党支部书记、副书记或科级副村长等职务,以缓解村干部暂时缺乏的困难和为培养村级后备干部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