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普通信用社主任的自述(2)
2025-04-28
面对信用社沉淀下来的几百万不良贷款,我常常寝食难安,这些钱是千家万户农民卖鸡蛋卖粮食的钱,一定要想方设法去清收。在清收工作中,我不怕苦、不怕累,面对钉子户、赖债户我态度强硬、毫不留情,因此也在所难免地得罪了不少人,包括我的亲戚,但换来的是贷款质量的逐步提高。我的同门亲戚董金义欠信用社贷款4700元,家里没有房子,更没有什么值钱的家产,他的两个女儿都在上学,多年无力偿还贷款。去年秋天正值清收季节,我找到他先做思想工作,然后发了脾气,他东凑西借,一次结清了贷款本息。他心里很难受,说自己的侄子在信用社当主任,也不照顾他,还逼他还款,从此他碰见我也不理我。对不良贷款,不能靠一些临时的攻坚战,一定要培养农户的信用观念,平时工作要做扎实。我经常对贷户说:“信用社的资金是老百姓的血汗钱,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你不还,他不还,信用社怎么办,老百姓怎么办?”这样一户接一户不厌其烦地讲,让很多贷户明白道理,信用意识也逐渐加强了。
支农服务做到优。我经常下乡,我每次下乡的所见所闻,总是令我心情很沉重。因为有相当一部分农民不仅没有真正富起来,有的甚至还很穷,穷得买不起一袋盐。不少家庭因交不起学费而使孩子早早失学。为帮助农民早日摆脱贫困,我挨家挨户,深入田间地头,摸情况、查原因、找出路,有的放矢进行帮扶。相林村民刘某,一家六口人住在破房里,爱人常年有病,父亲年迈,三个孩子都在上学,有限的收入不够给妻子治病,他曾外出打工来缓解家中经济困难,可是事与愿违,凭力气在外打工多年,家庭还是入不敷出,生活依然十分困难。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多次找他谈心:脑筋要活,不要一味蛮干,你家的地很适合种植烟叶,不如投资点把地种好。就这样,我贷给他8000元帮助他种烟,并又贷了4000元供其儿子上学。从此以后,刘某一心扑在烟叶种植上,取得了可观的效益,每年收入超过1万元。儿子毕业后当上了教师,今年他又盖起了两层小楼房。刘某逢人便讲:“多亏了信用社老董啊!”
我总是认为:“我是农民的后代,为农民服好务是我的义务。”我有“两件宝贝”,一件是胶鞋,一件是草帽,都是下乡的必须品。就是这胶鞋与草帽,拉近了我与农民的距离,让他们感觉到五六十年代的老农金人又回来了。我对兰店乡村民的情况非常了解,不用翻阅下乡日志,可以说出85%的农户姓名,耕种责任田的面积、粮食产量、饲养多少头生猪、种烟面积、欠信用社多少贷款、年均收入以及负债情况。在我的带领下,信用社的信贷员都能深入农村与农民打成一片,与农民交朋友,下乡时主动和农民拉家常,了解农业产业结构情况,主动为农民提供科技、市场信息,兰店信用社也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和爱戴。
“农户的兴旺就是我们的兴旺,农户的发展就是我们的发展,一定要增强源头意识,全力为农户提供信贷支持!” 在发放贷款方面,我不认为是一种权力,而是一种责任和义务。如何把有限的资金用好用活,用在发展增收的节骨眼上,也是我天天思考的问题。对于贫困户,我真情相助,及时把贷款放给他们,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的燃眉之急,渡过难关;对于个体户和专业种养户,我真情扶持,雷寨村的高某,主要从事养猪、养鱼,并从事饲料加工,我贷款给他购进鱼苗、种猪,使他实现年纯利润2.1万元。在支农中,我带领信贷员走村串户,开展“三送”活动,帮村民增产增收致富出主意想办法。前几年粮食价格低,我就支持农户发展养殖业。建大型养猪场需资金量大,管理有难度,我建议农户建一百头以下的小型养猪场,现已发展上百户农户养猪,年出栏量几千头,增加了兰店乡农民的收入。为了方便农户贷款,我和信贷员按户主造花名册,结合农户信用程度及家庭收入,评定农户信用等级,核发农户贷款证。至今核发贷款证2000多户,累计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500万元,解决了农民贷款难,解决了农户生产、生活、子女入学等资金困难。从1999年至2004年6年间,兰店信用社累计投放支农贷款3526万元,各项贷款余额达15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