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贿赂犯罪的特点、成因及预防对策(3)

2025-04-30


    四、预防商业贿赂犯罪的对策
    商业贿赂就像社会机体上的一颗毒瘤,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治理和清除,将会造成经济秩序的严重混乱,导致市场腐败盛行、经济增长乏力,危害我们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下大力气依法进行治理整顿,坚决刹住这股歪风。根据当前国内加大惩治商业贿赂的形势,提出以下预防对策。
    1.加强公职人员的素质教育。一是继续深入开展在职人员的岗位培训,结合“一岗双责”,经常性开展的党风廉政教育,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细致地作思想工作,确保党员干部廉洁从政。二是严把队伍进口关。新进人员严格审核把关,确保政治素质好、业务素质强的人员进入国家工作人员队伍。三是针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进行深入分析,采取措施防范,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达到纯洁思想的目的,使其自觉抵制犯罪。
    2.强化监督,增强权力执行透明度。所有商业贿赂犯罪都是暗地里进行,见不得阳光的。所有权力的行使,如能在阳光下操作,商业贿赂行为就失去生存空间。现行的制度也只是预防犯罪的条件,再好的制度如果不落实都等于零。在制定制度的同时,认真抓监督,强化干部职工的自律意识,尽量缩小职务犯罪的空间。一是加强“两权”监督。近几年来的情况表明,职务犯罪主要发生在“两权”(即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的运行上。“两权”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导致国家工作人员在行使权力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和自由裁量权,甚至出现权力失控现象,因而抓住“两权”监督制约,就抓住了职务犯罪预防的突破口。我们应当建立健全坚持以权力制约为核心,以政务公开为载体,以网络监控为依托,以责任追究为手段的制约机制、督察机制和追究机制。坚持对“两权”的运行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制约,可以防止权力运行出轨,最大限度地限制滋生腐败的时间和空间。二是实行政务公开。对“三大一重”实行事先公示的做法,从而杜绝了个别执法人员说了算,以权谋私的现象发生。
    3.加大打击力度。我国应当建立健全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协作机制,纪委、检察院、法院、工商等部门协同作战,整合办案资源,严肃查处商业贿赂犯罪及违法行为。同时,突出重点,重点打击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医药购销、政府采购等领域的商业贿赂行为,达到打击一个,教育一片的效果。
    4.建立健全诚信制度,完善监管体系。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没有完善的信用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不可能真正建立和发展起来。因此,我国必须加快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诚信管理法律制度,通过实施企业诚信守法提醒制、警示制、公示制,构建社会信用体系,防止商业贿赂做假账行为的发生。同时通过健全诚信管理体系,完善监管制度,加强各类财务报表、帐薄、票据的管理,规范和减少商业活动中的现金交易,促进市场经济主体的自律机制完善。
    5.完善立法和司法解释,规范各种商业行为。有些人专门利用法律和政策上的漏洞,专打擦边球,以合法的民事法律行为或正当的经营行为规避其违法犯罪事实,给法院区分罪与非罪、追究刑事责任,带来了诸多困难。如俞某贪污受贿一案,行贿人供认行贿事实,但俞某以其持有借条为由予以否认,最终使其该项指控成为“疑罪”,法院难以认定。因此,笔者建议完善相关立法和司法解释,填补查办职务犯罪案件中的法律漏洞,规范各种商业活动行为,以确保商业贿赂犯罪案件得到有效惩处。


下一篇:制度建设是农村基层反腐倡廉建设的有效保证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