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站在唯物辩证的高度谋全局。要谋划好全局性的问题,必须对全局有一个客观的辩证的分析研究过程。这就需要我们站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哲学的高度,进行科学的理性思维。首先,对全局要有一个客观的分析。不能以道听途说的情况为依据,要以实地调查的第一手材料为依据;不能以零零碎碎的资料为依据,要以完整系统的材料为依据;不能以“老印象”、老资料为主要依据,要以新反映、新情况为主要依据;不能以个别人的评述为依据,要以多数人的看法为依据。其次,对全局要有一个辩证的分析。既要从整体布局上进行综合分析,又要对每一个局部进行具体分析,从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上认识全局;既要全面观察复杂多样的种种现象,又要深入分析事物的本质,从现象与本质的结合上认识全局;既要分析事物的历史情况,又要分析事物的现状,还要预测事物的未来,从历史与现实、眼前与长远的结合上认识全局;既要分析事物内部各方面之间的联系,又要分析一事物与他事物之间的广泛联系,从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因与外因的结合上认识全局。总之,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的内容极其丰富。它所包括的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基本规律,现象和本质、内容和形式、原因和结果、必然和偶然、可能性和现实性等基本范畴,涵盖了事物发展规律的各主要方面,是我们观察、分析、认识事物的显微镜和望远镜。只要我们站到这一科学理论的制高点上,就能谋划出事关全局的高明之策。
四、站在通晓全局的高度谋全局。知全局才能谋全局,对全局知之越广越深,谋全局才能越高越准。为了通晓全局,机关干部必须注意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立足本职,放眼全局。机关干部在做本职业务工作时,不要把自己局限在本部门、本单位的小圈子里,要把视线扩展到更大的空间、更大的工作范围。如分管党组织建设的团级机关干部,不仅要对本团的党组织建设的全面情况了如指掌,而且要对全师乃至全集团军的有关情况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这样,可以把本单位、本部门的某一项工作放在一个更大的范围里去观察、分析、研究,从而更准确地把握本职工作的方向,提高工作的起点,拿出统揽全局的真知灼见。其次,要做胸怀全局的有心人。机关干部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对全局性的情况和问题,要经常留心观察,及时收集整理。如参加综合性工作组时,听党委、领导的工作总结报告时,学习上级指导全局工作的文件时,对有关内容都要认真记录,装在脑子里,用在谋划中。要使自己的脑子里多装一些带全局性的问题,经常想一想全局的要求是什么,面上的情况怎么样,透过自己分管的工作,立足本职想全局;客观思考提建议。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可谓胸怀全局的杰出代表,其《隆中对》堪称谋全局的杰作。他在文章中既向刘备提出了近期目标(夺荆州、据益州、联吴抗曹),又设计了长远目标(人蜀、治蜀、北伐);既提出了实现这些目标的可能性及相应条件,又预测到了实现后可能会引起的后果。而所有这些都是为成霸业、兴汉室这个总目标、这个全局而谋划的,一篇《隆中对》,其实就是诸葛亮在天下大乱的形势下教刘备如何走好成霸业、兴汉室这盘棋,先走哪一步,后走哪一步,最后是个什么样子,思路清晰,显示出一种总揽全局、高瞻远瞩的谋略家气派。再次,要加强部门之间的联系。机关干部对相关部门掌握的情况,要主动联系,及时获取。如,分管训练中思想政治工作的部门,要及时了解作训部门掌握的部队军事训练情况;分管保卫工作的部门,要注意了解行管部门、教育部门掌握的部队管理教育情况;分管基层建设的部门,对司、政、后、装四个部门掌握的基层军事工作、基层政治工作、基层后勤工作、基层装备工作情况都要有所了解,等等。总之,机关各部门之间是紧密相连的,相互之间主动交流、“互通有无”,是机关干部通晓全局的一条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