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情况汇报(4)

2025-04-27

三、找准问题,继续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

在2005年,公司在学校党政领导的领导下,在学校各部门、院系的支持下,在全校师生员工的理解中,抓住机会,抢得先机,找准主业,得到了迅速发展。这是外延式的增长,同时我们也深刻意识到在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规模化、现代化上还要克服不足,狠下工夫。在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我们也遇到很多难题迫切需要解决。

第一,后勤系统从学校分离出来后,作为一个企业化实体的法律地位不能确立,因此无法对外开拓市场,难以利用“西南科技大学”这一品牌走向社会。

第二,后勤存在较高的用人风险,目前后勤的员工主体是短期用工,由于保险体系不完善所带来的法律风险;由于不同人员的人事管理差异带来的队伍稳定问题,尤其是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流动性太大导致培养成本增加。

第三,后勤发展后劲不足,缺乏“造血”功能,后勤的不断发展与扩张依赖于资金的投入,在学校不能过多投入的条件下,如何筹集资金的问题成了制约后勤发展壮大的“瓶颈”。

第四,我们虽然把学校后勤定位为“政治后勤”,但是由于后勤服务产品的性质仍然不是很明确,致使在供应服务产品的方式及其自身建设难以定位。既要求后勤实行企业化运作,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又强调学校后勤的公益性,要求后勤集团遵循学校办事规律,这一对矛盾还没有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责权利关系的不对称,服务质量和服务价格体系的不规范,使得后勤集团难以自主其生存与发展,既有依赖于学校提供市场“保护”的一面,又有低价位服务“奉献”的一面,看似合理实则不公平,既有悖于后勤社会化的本意,也有碍于后勤实体练内功提升市场竞争力。

上述问题是当前制约后勤社会化改革向纵深推进的主要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将是我们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同时,我们将在保持现在优势的情况下,继续深化后勤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制定出“十一五”期间后勤的发展规划;积极深化后勤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开展短期用工“三险”的试点工作;积极寻求后勤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点,用好“##大学”品牌,继续抓好队伍建设,加强干部培训,调整和精简机构,使后勤干部队伍能进一步适应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各项工作;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使后勤管理更规范,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上一个新的台阶;全面开展服务指标体系考核,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努力做到让师生更加满意;做好信息化建设工作,用信息化建设的成果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进一步发展我们科学决策、创新能力、精细管理等的内涵的增长,振奋精神,知难而进,不断实现新的突破,打造一流高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奉献社会、体现价值!

 


下一篇:林业局春防汇报材料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