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区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纲要(2)
2025-04-29
(5)海沧的行政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投资区行政管理权与经济管理权实现了统一,这有利于开发区与所辖农村的统一规划,协调发展。
2、"*"期间海沧发展的制约因素
(1)建设资金紧缺。"*"期间,海沧围绕项目进行配套所需资金投入仍然较大,而自身财政收入的增长有限,加之债务负担重,进一步融资的难度加大,资金供求矛盾将会突出。
(2)土地开发难度加大。*年,国家颁布了新的《土地法》,对国家的土地政策作了较大的调整,土地开发成本大为提高,申报征地手续的周期延长、难度加大。随着开发建设的加快,备用土地日渐不足。
(3)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农业产业化程度低,特别是农村工作滞后。开发建设所涉及到的征地、拆迁、安置、和就业等问题,协调难度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开发建设。
(4)生活配套设施相对不足,没有形成宜人的居住环境,缺少人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第三产业发展和新市区的功能提高。
三、"*"期间发展的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期间,海沧台商投资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遵循"三个代表"和"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重要思想,贯彻中央*届五中全会的精神,按照厦门市加快岛外区域发展的战略要求,充分利用海沧的港口、区位和对台优势,千方百计加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经济总量;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加强工业配套和协作,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同时,配套发展第三产业和社会事业,推动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不断提高人民收入水平,为特区二次创业作出重大贡献。
(二)发展重点和主要目标
"*"期间海沧发展重点是工业经济。主要目标是力争到*年,初步将海沧建成厦门市的新港区、新工业区和新市区。为此,到 *年全区主要经济指标应达如下水平:
1、国内生产总值,*年达100亿元,"*"期间平均递增24.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9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5亿元。
2、工业总产值,*年达300亿元,"*"期间平均递增27.2%;
3、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期间累计达210亿元。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50亿元,基础设施投资34亿元,第三产业和社会事业固定资产投资26亿元。
4、实际利用外资,"*"期间达15亿美元;
5、财政收入,*年投资区财政总收入达15亿元。其中区级可支配财政收入(不含债务收入)达8亿元,"*"期间年平均递增11.7%;
6、土地开发面积,"*"期间新开发土地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
7、港口吞吐量,*年达到1000万吨;
8、外贸出口额,*年达10亿美元,"*"期间平均递增32%;
(三)基本任务
"*"期间,海沧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任务是:
1、千方百计招商引资,加快投资区工业发展。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研究招商新对策、新举措。招商引资应以工业为重点,以推进工业发展为目标。要集中力量引进和发展以石化、精细化工、电子等先进型工业为主体的工业项目,重点扶持规模大、质量高的龙头企业,并围绕龙头企业进行配套生产和分工协作,形成产业链。同时,要积极接纳厦门本岛迁出的工业项目,使本区成为我市传统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的基地。要积极办好出口加工区,推动向外型的工业发展。通过这些努力,力争到*年,基本实现全区经济的工业化,并将我区建成以港口工业为特色的现代工业基地。
2、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扩大投资区经济规模。要继续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引进项目搞好配套,积极营造良好的区域投资服务体系;要加大协调力度,促进在建、待建工业项目建设,加快企业到资,推动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促使其尽快形成生产能力。同时,加快第三产业协调发展力度,增加第三产业投资。
3、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投资区产业升级。要结合海沧产业发展方向,大力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群。同时,鼓励、扶持现有企业设立研究开发中心,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提高企业技术层次和产品的科技含量。通过引进和开发,加快海沧产业升级;进一步提高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