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与实践(4)
2025-04-30
六、改进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建议
从未来看,改进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工作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
(一)进一步明确货币政策的职能和目标
目前央行所关注的各种目标,包括物价上涨、投资率高悬、房地产价格的持续上升乃至国际收支失衡问题,都不是货币政策能够有效解决,至少是它不能独立解决的。货币政策能够做到的,就是保持物价的长期稳定,借以稳定全社会的预期,并为市场体系的结构性调整和其他宏观调控手段的实施创造稳定的外部条件。明确这一点,是确保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前提。
加快金融改革,疏通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传导机制不畅是制约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其解决有赖于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这包括利率市场化改革、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外汇市场的发展以及一些具体管理方法的改进,此外,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也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二)货币政策框架调整
在货币数量中间目标效力低下的情况下,央行有必要对目前的货币政策框架进行一定的调整。在短期内,可以考虑改进货币统计口径或构造更为全面和有效的中间指标(如货币条件指数和金融条件指数等),以完善目前的货币政策中间目标体系。从长期看,应开始研究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实施可能性。当然,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需要许多要件,比如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货币政策的高透明度以及完善的市场机制等等。尽管这些实施要件在目前都还不具备,但央行仍然可以借鉴通货膨胀目标制的一些思路和做法,同时加快推动相关条件的形成,为最终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