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警务机制的人本理念

2025-04-30

【摘要】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也是现代警务发展的核心理念。“二十公”提出了要探索构建现代警务机制,坚持以人为本、创新警务机制两者缺一不可。本文结合此提出了三点理论:一、现代警务机制构建需要人们的科学献身精神;二、现代警务机制构建需要严格意义的法律支撑;三、现代警务机制要更多地体现人文关怀。

【关键词】现代警务机制  以人为本  理念创新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国家在新世纪头几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指南。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在建设和谐社会中,“人”是具有决定作用并应予最优先考虑的因素,人的全面进步与否依然是权衡各方面工作得失成败的终极目标。为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二十公”提出了探索现代警务机制构建的紧迫要求。王辉忠同志提出了建立现代警务机制的“五化”目标:即警务信息化;打防控一体化;执法执勤规范化;经费装备规范化;队伍建设正规化。在实现“五化”的目标中,警察——作为人的特殊群体或个体,依然是最关键并具有决定作用的因素。
    200年前,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曾有一个发人深思的论题:“艺术与科学的进展,对道德起了净化抑腐化作用?”,其旨意就是把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相提并论,并突出强调人性的关爱,彰显人对自然社会的改造力量与决定性作用,而这旨意也成为了西方法律思想的基础。然而,我们往往忽视或者说轻视了“人”而过分追寻物质外观的作用与标准,不是“人”去主宰而是由外部物质力量来驱使“人”,这样,“人”的主动的、积极的、进取的一面逐步被被动的、消极的、退避的一面所代替,人的全面进步也就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现代是相对于古代的传统的而言,现代文明又传承了古代的与传统的文明。根据日本学者的研究,现代化也就是近代化。那么中国从1840年开始只有160多年的历史,而中国近代警察制度肇始于1897年的“湖南保卫局”,也只是100多年的历史,如此短暂的近代警察历史,对于5000余年从无间断的中华文明来说,其承载的传统文化积累是厚重的。古代中国的主流文化是儒家文化,治理国家推行的是礼治,礼治的基础是“民为重,君为轻”的“民惟邦本”思想,从现在看来,这尽管是封建帝王治理天下的驭人之术,然而其积极性的内涵在我们法治中国的今天应该赋予全新的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积极含义。
    一、现代警务机制构建需要人们的科学献身精神
    现代警务机制构建是将人类文明发展的最新成果运用于警察的自身管理与社会事务管理各项职能的一个全新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进行科学探索的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既然是科学探索,当然也就要有科学献身精神,然而在这一方面,我们还没有充分发挥每个警察的积极能动作用,未取得警务效能的最大化。
首先,我们对现代警务机制构建的认知定位存在缺陷,也就是对其全面的系统的长效的研究与探索乏力,只注重一时一事一地的局部性阶段性的短时间成果,却缺少前瞻性的战略性的全盘思考。比如在现代警务机制构建中,社区警务室作为靓点之一而广泛推广,各地都建了很多,但怎样建立社区民警与社区民众之间符合现代文明和和谐社会要求的良好的沟通互动关系,大有茫然若失之感,各地也投入很大的物质力量来构建快速反应机制,这诚然是现代警务的最前沿要求,但受警力、装备、资金,尤其是运行的方式、方法等各方面的困扰而显得步履艰难,成效不显著,这是认识上的偏差造成的。
    其次,我们对现代警务机制构建的热情不够高,缺乏献身科学事业的精神。有些民警对现代警务机制构建抱着与己无关、漠不关心的态度,坐享其成,不去身体力行地实践与探究,也不觉得这是在新的形势下警务运行必然的趋势与选择,也不接受新生的事物,更有甚者,抱残守缺,怕动脑筋、怕费功夫、怕麻烦,老是埋怨,老是退缩,迷恋于老旧的警务模式与昔日有过的荣光,这实际上是阻碍了现代警务机制的构建。比如我们在大练兵与打防控的学习训练与应用上,一些民警总是找些借口,不敢学、不愿学,总想蒙混过关而自欺欺人,这是不求进取的表现,也是不忠实于科学的表现。现代警务机制构建需要每个民警的共同参与与亲身实践以及无私奉献。

下一篇:论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长效机制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