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开发区是政府的派出机构,二000年上划时确定的财政体制中区内一部分有实力的企业的收入未纳入开发区财政,如宝力橡胶、中铁建等,影响了高新区的财力。2、支撑财力增长的骨干企业少。各个企业总量小,骨干税源少。截止2005年底我区税收超过一百万元的企业只有5家,五十万元至一百万元的企业只有4家,在第三产业上,如果没有新的重点项目上马,三产税收将是财源建设工作中的主要薄弱环节。?3、财源建设的投入产出不成正比。近两年来,全区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幅为31%,今年1-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5.02亿元,同比增长32%;而全区财政收入(按可比口径计算)近两年平均增幅为20%,财政收入增幅较投资增幅低11个百分点,财源建设投入的作用尚未得到有效发挥。许多招商引资项目和园区内企业尚在建设期和生产初期,实现的税收很少。4、受高新区管理体制制约,其基础设施建设地方政府一般不纳入当地市政发展规划而安排投资建设资金,高新区的征地、基础设施建设及其配套工程资金大都靠自筹解决,造成高新区负债较重,严重制约了经济的投入和开发区发展。5、工业化、城镇化制约因素增加。突出表现在我区工业基础较差,企业规模较小;城镇建设和管理水平较低,尤其随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严格了项目、金融资金和土地等审批,使我区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中受到土地等因素的制约。
三、调整财源结构,加强财源建设的几点建议
1、工业的崛起和发展,往往决定着一方经济的盛衰,一些发展地区的成功经验,有力地证明了发展工业经济的重要性。虽然工业在我区目前不属于主导产业也不属于主导财源,但是第三产业若没有工业的发展做基础,其财源一定难以巩固和进一步发展。因此大力发展工业是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后劲和增加财政收入的关键所在,要突出工业经济,提升财源基础和骨干财源要树立发展工业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生财思路,将工业项目建设作为财源建设的重要地位给予支持。搞好项目的论证、筛选、立项,精心策划包装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强力招商,引进大企业、大财团和战略投资者,努力培育强劲的骨干和支柱财源,尽快扭转我区工业企业规模小、总量少、效益低、税源薄的不利局面。与此相关财政还应重点支持与工业项目发展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如路北工业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应大力支持各部门招商引资工作,充分调动全区上下抓项目、促发展的工作积极性。通过工业的发展,更好的推动第三产业发展,最终实现第三产业财源经久不衰的良好局面。
2、创新财源建设的所有制形式。党的十六大指出非公有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经济在全区的经济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有八成以上的财政收入来源于非公有制经济,因此,非公有制经济对我区的贡献功不可没。要确立非公有经济在我区的主体地位,要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扶持力度。一要进一步放宽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领域,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实现公平竞争。二要顺应国家投融资体制的要求,把投资主体让给他们。三要在安排财政性相关资金时,对非公有制经济与国有企业同等对待,实行无歧视政策。四要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原则,为非公有制企业搞好后勤保障,包括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3、财源建设要变部门行为为政府行为。抓财源建设是一项全局性的工作,不光是财政部门一家的事务,尽管有些地方财政部门使出浑身解数,终难形成气候。究其原因就是:财政工作是经济工作的综合反映,经济工作的发展与否,经济效益的高低,直接影响财政收入的增长比例,而由财政单个部门去抓财源建设,势必势单力薄。我们可用行政手段明确管委会区属各部门抓财源建设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从组织上形成上下左右齐抓共管的群体意识;从思想上牢固树立优先抓财源建设的主体意识;从行动上体现认真抓财源建设的自觉意识。通过政府行为,有力推动财源建设向广度和深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