㈨以企业外调为手段,严控新增贷款风险
今年在“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信贷方针下,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营销力度,信贷规模扩大的同时,风险也在增加。为了有效控制新增贷款风险的发生,经审贷会研究决定,对于XX万元以上贷款进行现场调查。风险部在业务繁忙的情况下,坚持深入企业,现场查看抵押物,现场拍照,调阅企业财务报表,与企业经营者对谈,切实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把握资金流向,选择优质客户,培养黄金客户源。今年现场调查的法人企业客户近XX余家,每户都形成了书面调查报告,专夹保管,有效的监控了新增贷款风险。
四、化险升级,努力清收不良资产
盘活不良资产是信用社经营管理中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及经营方面存在的主客观的诸多因素,尽管付出很大的代价但历史痼疾难以根治,随着时间推移,清收难度越来越大。今年借成立合作银行之机,多管齐下摆脱病根。截止12月底五级分类不良余额XX万元,比去年底下降了XX万元,四级分类不良余额XX万元,比去年底下降了XX万元。
一是加大考核力度,落实任务。按照“分块管理,激励清收,动态考核,绩效奖励”的管理原则,在年初制定了四级、五级不良清收任务量,有社主任保量清收,签订责任书,落实到人,与效益工资考核挂钩。
二是风险部制定了《XX农村信用联社不良资产清收奖惩暂行办法》。按照“新老划断,责任区分,谁清收谁收益”的清收原则进行奖励促清收,调动了员工清收压降的积极性。
三是抓住XX市处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拖欠贷款的机会,及时上报了相关不良贷款清单,积极与XX县政府沟通、协作,解决了部分老大难问题。
四是通过政府收购不良资产,解决了历史痼疾,摆脱了历史包袱。不良资产被收购XX万元,准备呆账核销XX万元。从而彻底的解决了压在信用社头上的大山,扭转了资产质量,以便今后更好的做好资金营运,轻装上阵,为成立合作银行做好准备。
五是积极做好呆账核销工作。截止到12月底XX社、XX社和XX社已经核销呆账XX万元。目前全县准备呆账核销XX万元,材料已经准备齐全,等待申报。
六是严控新增贷款风险,优化信贷结构。联社党委会根据当前经济发展的客观现实,指导信用社资金营运方向,调整信贷结构,及时转变投向,加大服务中小企业的力度。优化了信贷结构,截止12月底法人机构企业贷款XX万元,农村工商业贷款XX万元。
五、全力推进农村商业银行的筹建工作
从7月份开始政府决定成立农村合作银行,风险部首先与各部门协作拟写了《关于筹建农村合作银行有关事宜的报告》为政府和联社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制定了《XX联社2009年各项业务计划及业务经营工作指导意见》为合作行成立的第一年做好经营规划;二是多次测算不良贷款占比达标缺口,制定了《不良资产处置方案》,通过不良贷款压降和不良资产被收购,达到了成立要求的相关标准;三是完成了筹建合作银行所需的“软件”资料,拟写了《关于组建XX县农村合作银行可行性报告》、《XX农村合作银行五年规划》;四是做好股本金募集工作,制定了《XX农村合作银行筹建工作小组老股金处置暂行办法》,清理老股金,本着自愿原则,发起新股本金的筹集工作,目前工作进展顺利;五是积极配合其他科室做好准备工作。配合财务部门进行资本充足率等相关指标的测算和清产核资工作,配合综合办公室做好各项会议的召开,配合稽核部门做好常规检查工作。这些工作都积极地推进了合作银行的筹建。
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风险管理部与业务部在一起,业务量大,工作多而杂,尽管做了大量的管理工作,但还存在一些差距和问题:一是忙于日常事务较多,深入基层调研、指导较少;二是风险控制能力还不能适应管理和业务发展的需要,由于大量的时间集中于业务的拓展,没能形成专业的风险防控机制,动态调整不及时,监测不到位;三是员工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业务的发展和新员工的上岗,管理能力、业务能力需要进步加强;四是传导机制不灵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联社传达的信息,基层社领会不及时,而对于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反映也不及时,从而造成工作的迟钝和决策的延误;五是信贷合规意识不强,急待提高。一线人员信贷合规意识和风险防控意识缺乏,在工作中伴随着操作风险,信贷档案存在集不全,管理不规范,利率计算不严谨缺乏依据,抵押物监管不到位;六是执行力不强。执行不到位,有章不循,视而不见,对各项信贷要求不能认真贯彻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