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通过资本联合,控股注册成立了赫达房地产开发公司,合理利用校外资源向房地产领域进军,开发了“新东方·凤凰城”房地产项目。集团不断探索新的服务领域,注册了科教图书公司和赫达传媒有限公司,与北京时代光华管理学院合作成立河北大学时代光华管理培训中心;集团积极拓展食品加工市场,注册“易百糕点”品牌,并将业务范围扩大到保定市及周边地区,树立起了集团良好的品牌形象。
三、河北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特点和下一步发展思路
通过近八年的后勤社会化改革,集团对自身的状况和发展实际进行审视和思考,认为我校的后勤社会化改革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始终坚持发展的理念,改革永不停步
河北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始终坚持发展的理念,不断进行探索,不断开拓创新,从剥离到转制,再到“分轨运行、多元发展”,河北大学的后勤社会化改革永不停步,在改革过程中也得到了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2000年,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专程来我校调研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并对我校的改革给予了高度评价。河北省省长郭庚茂深入到学生餐厅,了解学生伙食工作,并给予了充分肯定。原河北省委书记王旭东、原省长钮茂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铁映、彭珮云,国务委员陈至立,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原河北省委书记白克明,副省长付双建、孙士彬、龙庄伟,原河北省副省长刘健生等多次来我校检查指导工作,并给予充分肯定。2005年教育部第二期简报专题报道了河北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经验,并上报中央政治局、国务院,下发各省、市、自治区和各高校进行推介。
2、始终坚持服务教育的理念,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几年来,集团一直坚持服务教育的理念,努力提升服务品位,丰富服务内涵,以优质的服务为河北大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赢得了广大师生的好评,同时也得到了国家及省市多家媒体的关注,得到了社会、政府的充分肯定,后勤的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河北大学先后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后勤先进集体”、“全国后勤报道优秀集体”;多次被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和人事厅评为“河北省后勤系统先进单位”;被省教育厅评为“河北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先进集体”;后勤集团下属单位也多次得到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的表彰和认可。《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高等教育》、《高校后勤研究》等国家级媒体对我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进行了多次报道。2007年7月,在河北省教育厅组织的全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评估中,我校改革得到省评估组专家的一致认可,认为: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各项扶持到位;后勤队伍配备得力,转制实现突破;管理制度健全有效,服务水平提升;改革效果影响巨大,典型作用突出。10个评估项目均为A级,总得分比例为96.4%,最终评估结果为优秀。
3、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理念,视质量为企业的生命
提高服务质量是改革的目标之一,也是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集团成立之初就把质量工作当成头等大事来抓。集团制定的质量目标是:超出顾客的期望值,并提出了“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追求卓越,直到永远”的口号。在以后的时间里,公司没有停步在改革层面,而是一步一步将ISO9001的理念、原则渗透、覆盖到每一个层次、细节。2004年,河北大学后勤集团被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授予“河北省优秀服务质量奖”。同年,河北大学后勤集团被国家方圆认证中心授予“管理优秀奖”,成为全国两万多家认证企业中唯一获此殊荣的高校后勤企业。
4、始终坚持立足市场的经营理念,做大做强、回报学校
后勤企业要想做大做强,与其他社会企业相比,我们的优势在于有着基本稳定、风险较小的校内市场,但依靠校内市场不等同于依附学校。集团生存的基点并非学校,而是我们所拥有的校内服务市场。因此,集团始终坚持立足市场的经营理念,做大做强,回报学校。几年来,后勤承载能力大大增强,减轻了学校负担。根据学校财务部门数字统计,与改革前相比,学校后勤经费投入节约近2000万元。在为学校减轻负担的同时,后勤规模不断扩大,后勤实体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由于服务市场的拓展,后勤集团通过增加服务项目营业额以每年30—40%的速度增长,2006年营业额突破2亿元。为回报学校,后勤集团利用自身积累和银行信贷资金先后在兴建和改造学生公寓、学生餐厅、学生浴池、大学生汽车驾校、学生超市、校园商务中心、学生网络阅览室等建设项目上投资5400余万元,大大改善了学校的后勤基础设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