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嘉陵江中游,全县幅员面积1332平方公里,辖46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68万,耕地面积45万亩,是一个以种养业为主的农业县。近年来,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建设“特色农业大县”、“绿色生态靓县”的奋斗目标,深入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以助农增收为目标,以做强产业为重点,以夯实基础为保障,在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上狠下功夫,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
一、主要成效
1、农业生产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近年来,我县以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为重点,着力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努力提高土地产出能力,提高耕地质量。
2002年以来,我县以转变观念为突破口,力破“畏首畏尾,急功近利”、“以我为主、小打小闹”、“条框定性,经验引路”的思想,坚持以市场配置资源,采取“卖、聚、争、投”多管齐下,坚持大、中微并建,充分利用项目补贴、财政支农资金吸纳民间资本,广泛筹集建设资金,全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走上了健康、快速发展轨道。两年来,共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1.1亿元,群众投工投劳2918万个,完成24座小(一)、小(二)型病险水库整治,开渠配套116公里,新建小微水利工程316处,新增有效灌面22万亩,启动了47个高标准的兴水示范村建设,完成了以“六个一”为内容的户办工程4800户;一次性完成了23万亩林业绿化,其中退耕还林9万亩,荒山造林14万亩,栽植生态林5万亩;全县新建村道公路602公里,改扩建217公里,建标美路25条109公里;全县改造中低产田土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8平方公里,完成了27个扶贫新村建设,同时我们开展以产业培置为重点,新村建设为载体,组织建设为保障,大力实施小康示范村建设,经过两年的努力,全县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助推了农业增收、农民增收、农村繁荣。2000年以来,我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荣获省水利工作先进县、林业绿化模范县等称号,2003年,林业、水利获全市一等奖,2004年,林业、水利、农机分别获全市一等奖,xx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创造的“卖、聚、争、投”经验在全市推广。
2、特色农业初见成效
近年来,我县以培育特色产业为重点,以提升品质为核心,大力促进农产品结构和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了优势农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努力增强优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一是围绕“扩面、强管、增值”做文章,实施标准化管理,水果产业效益明显提升。近两年来,我县全面推行水果标准化管理,果品品质不断提升,锦橙100号已通过全国无公害农产品标准认证。两年来,我县共培育锦橙100号标准化管理示范片3个,面积达到1.2万亩,锦橙100号远销12个省,优质锦橙抢购一空,今年产地批发价达到1.6元/公斤,同比增加25%,仅此一项,果农人均增收120元以上;二是按照“发挥优势,重点培育,规模发展”的思路,在培育良种、扶持大户、拓展市场上狠下功夫,2004年,全县建成了20万头优质肉猪产业带,百万只溪河养鸭带,10万头山羊产业带,1万头肉牛产业带,全县出栏生猪60.5万头,产值达到4.8亿元,人均增收98元;出栏小家禽930万只,产值达到1.4亿元,人均增收30元;出栏草食牲畜33万头,产值6100万元,人均增收13元,仅畜牧业一项人均增收141元。三是扩大复种指数和采取转、代、租等方式对3.8万亩撂荒土地全面复耕,大力推广“地膜玉米、旱育抛秧、杂糯间栽、苕豆套作、秸杆覆盖沃土免耕”五大技术,全面实施以户平1000株高梁、户平1亩地膜花生、户平1亩杂糯间栽、户平1亩苕豆套作为主要内容的“四个一”工程,粮食播面同比增加6万亩,同比增加11%,农民人均增收32元。
3、龙头带动明显增强
近年来,我县以统筹城乡发展为重点,不断创新经营机制,积极招引和培育龙头企业,探索以工哺农的新模式,促进工农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