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根据学位点层次、研究生与本科生招生规模,学院已进入教学研究型(本、硕博比率>3:1)向研究型(本、硕博比率<1.5:1)转变阶段,目前学院有在籍本科生2044人,研究生1691人。
3.与研究型学院评价指标的比较
各项指标比较表
研究型学院评价指标材料与冶金学院的指标
突出的科学研究地位科学研究工作量大于教学工作量
著名的科学家3名院士、3名学科评议组成员
优秀的科研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省级创新团队
互相支撑的学科群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3个一级博士点,跨5个一级学科
国家级科研基地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17个省部级基地
相当规模的博士生和硕士生。与本科生比达到1:2;其与在岗副高职以上职称的教师之比应达到6:1。研究生与本科生比1:1;其与在岗副高职以上职称的教师之比达到7:1
大量的国家重大科研课题欠缺“973”等重大项目
充足的科研经费人均6万元以上08年人均30万元以上
杰出的科研成果每年均有国家级科技获奖
从比较表可以看出,在建设研究型学院的道路上,我院既有通过多年发展建设取得的成果优势,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比如高层次纵向重大科研项目,即“973”项目、“863”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和重要国家级科技项目的数量有待进一步提升;最大的差距在于我们还缺乏有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和高层次战略科学家;在高层次人才培养,特别是高水平博士生培养方面,与一流大学和学院相比仍有差距;在基地和平台建设方面,不同研究方向的发展不平衡,综合性学科的结构调整仍有待进行。
二、“研究型学院”建设措施探析
1.以学科建设为重点
研究型学院学科建设的思路,就是在学院原有的发展趋势基础上,做到“瞄准前沿、把握方向、注重特色、发挥优势、重点建设、整体推进”。
瞄准前沿,就是要跟踪本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向学科的前沿方向发展。把握方向,就是建立有本学科特点、具有超前性且相对稳定的学科方向。注重特色,就是要突出学科发展,加强学院学科建设特色,有别于其他学院的发展模式。发挥优势,就是要充分发挥学院的特色,充分发挥有潜力的学科发展。重点建设,就是要以博士点、学院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为牵引,建立以某一学科为核心的学科群。整体推进,就是要通过抓学科建设,促进学科梯队、课程体系、学术科研和实验室建设的协调发展。
材冶学院在“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学院建设中,将以学科建设为主线,通过现代冶金与材料过程工程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力争使钢铁冶金、有色金属冶金学科成为世界知名学科;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学科成为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学科。学院要争取在“十二五”初期创建热能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同时在充分发挥国家重点学科优势的基础上,努力发展新材料、能源与环境等领域新的学科增长点。
2.实施人才强院战略
培养和引进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对研究型学院的建设同样必不可少,它直接关系到学科建设和研究型学院建设的成败。清华大学老校长梅怡奇先生有一句名言:“大学者,非大楼之谓,大师之谓也。”对一所学院或者学校而言,大师级的学科带头人是学院和学校实力的象征,地位的象征,声望的象征。纵观国内外一流大学,大师的多少已经成为衡量办学水平和办学地位的重要标志。例如,华中理工大学10年前没有院士,他们下大力量引进、申报、培养,不到10年就有了10名院士,产生了“院士群”效应,一批学科都占到了高新技术的前沿,也造就了一批创新人才。
以“985工程”二期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契机,材冶学院拟定了未来几年学院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即建设一支学缘和年龄结构合理、勇于创新、能够承担国家重大科研课题的学术队伍。其中包括若干名战略科学家,国家科技创新团队,以及3-5名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同时努力营造公平竞争、勇于创新的学术氛围,打造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逐渐形成以责任教授和学术带头人为核心的创新团队,并充分利用学科带头人的影响力,整合研究方向,组建学术梯队,争取重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