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科技进步障碍因素分析与对策探讨(3)

2025-04-27


    (四)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三者之间缺乏良好的合作机制
  从理论上讲,我国的农业教育、农业科研和农业推广三部门在促进我国农业科技进步方面各有优势,相互之间客观上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三位一体”关系。在实现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的总目标中,三部门应建立起一种扬长避短、互利合作、协调发展的“农科教三结合”的运行机制。但由于历史原因,迄今为止,我国“三农”之间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仍然是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各行其是,难以形成整体优势。科教单位对自己的科技成果尤其是重大科技成果,为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宁可小打小闹搞推广进行有偿转让,也不愿意靠推广部门的网络体系和力量推广其成果而让其分享利益。即使有合作也常常因为不能合理分享利益而弄得不欢而散。借此有必要站在农业推广部门的立场上质问:为什么本来完全是国家财政拨款搞的科研活动,而科研成果的所有权却被科教单位拥有并把持不放?这是影响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迫切需要研究和正确处理科教部门的科技成果与推广部门的推广工作二者之间的关系与合作机制,并且应当重新正确认识和看待农业科技成果的商品化问题。
    三、对策探讨
  彻底解决上述障碍因素的关键在于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农业科研和推广运行机制。
  首先,要改革农业科研管理体制。在农业科研项目的选题、立项和审批环节,要坚持项目公开招标和必须经过技术经济论证。在项目成果的鉴定验收环节,要改现行的专家验收制度为市场验收制度,即以项目的增产或增效的效果是否显著,农民是否满意为主要验收标准。科研模式要由传统的“立项——研究——成果——再立项”转向“市场——立项——研究——成果——市场”的新模式,建立起充满活力的新型农业科研管理体制,为农民提供更多的符合农业生产实际需求的实用农业新技术。
  其次,要刺激农民对农业技术的需求。这方面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农民自身素质,增强农民采纳新技术的积极性。并要切实想办法改善农业贸易条件,增加农业比较利益,以提高农民使用农业新技术预期收益。此外要加快农村城镇化步伐,促进农户规模经营,以利于农业规模性技术的推广应用。
  第三,创建“三农”互利合作新模式。在当前管理体制未完全理顺的条件下,可暂时设立相应的机构对“三农”部门进行统一管理,明确各自的职责范围,同时加强彼此合作,将各自的优势结合起来,共同为“科技兴农”做贡献。建立“三农”协作机制的关键是理顺利益关系,在此基础上,探索新的合作模式。例如,在种子产业方面,可通过组建种业集团,实现良种研究、繁育、推广一条龙发展;在蔬菜、果树、畜牧、水产和大田作物育种等科研机构改革方面,可通过把这类纯研究机构改制为公司体制,走公司办科研的体制来加速农业科技的开发与推广工作。
  第四,逐步建立一种高效的农业科技推广运行体系。具体地讲就是:(1)在推广组织上,建立“以县为中心、乡为枢纽、村为重点、户为对象”的农业推广网络;(2)在推广技术服务上,应变目前“以技术为中心”的推广机制为“以农民为中心”的推广机制。整个推广工作应围绕农民而进行,了解农民的需要,着眼于提高农民素质,引导农民自愿采纳新技术。农业推广的过程应是:“推广员——农民——农业新技术”,而不是:“推广员——农业新技术——农民”。(3)在推广内容上,从单纯根据高产要求来选择推广技术转移到更多地考虑农民的需要和提高农业经营效益上来,大力推广“优质、高产、高效、低成本”的综合配套技术。
【参考文献】
  [1]  科技战略与科技管理.全国第三次科学学与科技政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83年。
  [2]  朱希刚等.技术经济效益与农业发展.宁夏人民出版社,1990年5月版。

下一篇:试论内部审计风险的形成与控制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