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抓住根本,开展“三大类”培训
开展培训活动,是乡镇成校向社会展现存在价值的主要手段。我们在区教育局、街道办事处、教育总支的领导下,组织7所分校(辖66个村教学点),与街农业服务中心、蔬菜服务中心、畜牧水产服务中心联合办学,自编2种教材,组织农民开展畜禽养殖、莴苣种植、林果栽培等实用技术培训5900人次;与区职业高中、商校、劳动培训中心协作办学,组织农村富余劳力、“两后生”开展职业技术培训,农村富余劳力转移1549人次,“两后生”试行“双证制”培训184人次;与各初中联合办学,在普通中学开展职业技术培训,组织初(高)中应届毕业生“3+短”培训1342人次。xx街农民培训热火朝天,呈现出“月月有培训,村村有培训,人人去培训,项项有培训”的新景象。
4、服务社区,文娱活动丰富多彩
我们在街教育总支的领导下,整合街内教育资源,协调中小学开放活动场所,教学设施,为社区居民的健身、文娱、终身学习等活动提供场地。与湖大、华师联办“自考助学班”,开展成人学历教育,帮助89人完成自考学业;创办民办培训机构,开展剑桥少儿英语培训,培训学员289人次;弘扬乡土文化,协助整理黄套牌子锣鼓、曾寨民调,黄套牌子锣鼓表演在中央电视七台播出,丰富了居民生活,推进了xx社会和谐发展。
回顾一年来的规范化建设工作,我们虽然完成了预期目标,但离上级的要求、离农民的期望还有较大距离。在2009年的工作中,我们将以“十七大”精神为指针,通过不断总结、不断摸索和加倍努力,发挥规范化建设的作用,着力作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广泛宣传,营造氛围。抓好充分就业工作宣传,利用劳务简报、宣传标语、宣传单、咨询服务、墙报及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大力宣传培训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创业成功经验和外出务工典型事迹。同时还宣传维护外出务工人员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和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技能培训、就业服务政策。二是积极开展各项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发挥项目基地作用,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引导性培训、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等,通过多种形式培训,使更多自愿参加培训的农民工获得一技之长,加强职业技能水平,提高就业质量。三是拓宽就业渠道,加大劳动力的转移输出力度,依托本街特色产业,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主要是大力推进“股份”模式,加速建设蛋鸡基地、莴苣基地;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不断拓宽劳动力输出的渠道;依托创业人士和务工领头人,巩固建立输出渠道,扩大社区劳务输出量,促进劳动力就业。努力把我校建设成为党的农村政策宣传中心、农民科技培训中心、农村劳动力转移联络中心、当地农村主产业发展实验中心和社区文娱联谊中心,使我街成教工作在2009年再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