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不利于我国银行业参与市场竞争
此次加息将金融机构(不含城乡信用社)的贷款利率原则上不再设定上限,贷款利率下限仍为基准利率的0.9倍。这一举措表面上遏制了银行间的恶性竞争,同时也意味着我国的利率制度开始走向市场化。市场化的利率给予外国银行业更多的进入中国的机会,也说明我国的银行业即将面临大的银行竞争压力。对国内银行而言,利率市场化改革赋予商业银行自由定价的权力,银行要与存款人和借款人进行利率谈判,但国有银行市场地位的进一步弱化使银行业的竞争不再局限于国内的几家银行,同时还要接受来自国外的有相当实力的外资银行的竞争。
利率市场化对传统的信贷经营模式提出了挑战,外国银行的大规模进军将使同业竞争更加激烈,我国银行如果不能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调整信贷经营管理模式,将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利率市场化将导致银行传统主导业务的萎缩和非利差型业务的发展,银行为吸引更多的储户,存款利率肯定会有一定程度的上涨,而为了争夺优质客户势必展开激烈的价格竞争,其贷款利率又会趋于下降,银行传统主导业务的比重将会逐渐下降。与此同时,那些不受利率波动影响和不占用银行自身资金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将获得较快的发展。利率市场化亦使银行间的竞争不再局限于对客户资源的简单争夺,而是扩展到存款、贷款以及相关的中间业务领域。我国的银行业起步没多久,尚未步入正轨,无论在管理模式还是金融产品的开发、创新方面都不够成熟,因此参与市场竞争的压力是空前的。
二、我国银行业面临的机遇
1.有利于增强银行业的资金实力
央行此次存贷款利率平均上调的幅度基本是一致的。存款利率的上调特别是中长期存款利率上调幅度大于短期,对抑制居民投资、刺激储蓄、存款增长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对于银行业的资金实力来说可谓是增加了无穷动力。此外,贷款利率的上调也有利于进一步发挥经济手段在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有利于防止企业过多占压资金,缓解部分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状况;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此次加息,中长期存款利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对于老百姓来说是件好事,对于银行来说更是扩大资金来源的有效途径。
2.有利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央行加息的一个重要的目的是抑制投资过热,防范金融风险。此次加息在国内经济过热的前提下提出,表面上只是抑制投资,但在抑制投资的背后却是防范中国日益增强的经济的背后隐藏的经济危机。
(1)抑制投资规模,防范金融风险
利率对投资规模的影响是指利率作为投资的机会成本对社会总投资的影响。在投资收益不变的条件下,因利率上升而导致的投资成本增加,必然使那些投资收益较低的投资者退出投资领域,从而使投资需求减少。20世纪70年代起,西方各国国际收支极度不平衡,并发生了普遍性的通货膨胀,与此同时, 国内经济逐渐停滞,形成了可怕的“滞胀”局面。为了缓和经济危机,西方各国相继转向推行高利率政策,以压缩投资,抑制通货膨胀,结果取得了极大的成效。加息对投资规模乃至整个经济活动的影响是巨大的,在投资过热时期可以有效抑制投资,防范金融危机。
(2)增加短期投资,减小金融风险
投资结构主要是指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以及社会生产各个方面的投资比例关系。利率作为调节投资活动的杠杆,不但决定投资规模,而且利率水平与利率结构都会影响投资结构。
一般来说,资金容易流向预期收益率高的投资活动,而预期收益率低于利率的投资,往往由于缺乏资金而无法进行。利率越高,投资会越集中于期限短、风险相对小、收益高的项目。投资主要是通过银行来实施的,同样此次加息会使银行向年限较短、风险较小的项目投资,由于短期相比长期利率变动较小,因此银行减少长期投资,增加短期投资无疑减小了银行的金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