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在培植支柱产业和优化产业结构上取得新突破
按照“产业富县”的发展思路,继续以“调优农业、调强工业、调快三产”为方向,以矿电、“四个百万”基地建设、民族文化旅游产业为主,切实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为又好又快发展打牢产业基础。一是加快“四个百万”基地建设步伐,大力培育富民产业。抓住全州“四个百万”基地建设机遇,加快建设核桃、漆树、花椒、茶叶等林果产业,继续抓好草果产业,扩大面积,加强管理,提升效益,逐步探索和推广秦艽、虫娄、云黄莲的种植。大力发展以独龙牛、山绵羊、生猪、家禽为主的特色畜产品,扩大规模,增加出栏,提高商品化程度,把林果业、畜牧业和中药材培育成为我县最具特色、对农民增收贡献最大的支柱产业;二是以电力建设为重点,以矿产资源开发为突破口,全力推进工业化进程。要依托丰富的水能资源,切实加强和改进中小水电建设管理服务工作,加快水电开发步伐,使电力工业尽快成为支撑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主导力量。要通过整合资源,引进企业、资金、技术和新的开发管理理念,加快以铁、铅锌、锡、大理石为重点的矿产资源勘探和开发工作,为工业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实现企业效益、地方经济和生态环境统筹协调的良性发展;三是充分发挥边疆多元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努力做大做强旅游产业。要紧紧围绕州委提出的“构建国家级多元民族文化基地”的战略目标,继续坚持以丙中洛为龙头,充分发挥多民族和谐共存、多宗教和谐共存、多生态和谐共存的独特资源优势,加大产业和产品的开发力度,加大旅游宣传,扩大旅游促销,整合旅游资源,为“三江明珠”旅游品牌增加新内容,不断增强旅游经济活力,加快旅游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三)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突破
要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建设“四个百万”基地为重点,结合省、州确定的产业政策扶持方向,认真做好项目工作,培植壮大农村经济支柱产业。加快中小水利设施、基本农田地、农村公路和电网建设,推进饮水安全、改厕改圈、沼气池建设,保护耕地和生态,努力夯实农业发展基础。要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探索农村经济发展新模式。要以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健全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农村文化体育建设步伐、完善农村计划生育服务网络为重点,实施好社会事业发展工程。要继续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整治村容村貌,推进**管理,建设平安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四)要在扩大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
要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推进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变革,推进有利于政府职能转变、有利于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有利于扩大开放的改革,务求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要紧紧抓住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国内资本加速转移、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升级转型、怒江大电开发提速的机遇,借助西部大开发、实施新一轮“兴边富民”工程等政策优势,努力改善投资环境,着力建设“诚信贡山”,进一步拓宽对外开放领域,提高开放质量和水平。要进一步强化大招商促进大发展的意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招商引资机制,落实招商引资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有实力的企业入驻贡山共谋发展,积极引导外来投资更多地投向支柱产业、重点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卫生、文化、旅游等产业,不断拓宽利用外资的空间和范围,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五)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上取得新突破
要进一步强化“科教兴县”观念,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快发展基础教育、高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培养社会实用人才。要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基本卫生保健网络,为群众提供安全、方便的医疗卫生服务,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切实维护群众合法利益,高度关注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制,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实践是检验直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的成效只有放到具体的工作中才能得到检验,我们只有准确掌握新形势新任务,才能不断地把解放思想推向前进。在“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科学发展”大讨论中,我们要进一步深化对县情的认识,明确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突破思想障碍,破解发展难题,才能推动贡山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确保贡山在经济建设大潮中不掉队、不落伍,继续保持经济发展、边防巩固、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