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安排(5)
2025-04-30
(三)参保人员流失问题凸现。主要表现为:养老保险中断缴费人数达18411人;失业保险因出中心、企业改制解除劳动关系等原因断保的人数增多,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从2001年的30万人减少到目前的27万人,净减少3万人;生育保险缴费人数急剧下降,有约4成企业职工未正常缴费。
(四)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任务繁重。劳动关系日趋复杂,历史遗留问题集中显现,呈现多样性、多边性、多重性的特点。不依法签订和履行劳动合同、逃避社会保险义务、恶意克扣拖欠工资、超时加班加点、随意处理职工的问题在用人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劳动争议案件大幅增长,侵权案件不断增多,企业改制所带来的深层次问题日益暴露,处理的压力和难度进一步加大。
四、2006年的主要工作安排
2006年,我市劳动保障工作的初步思路是:按照党的十六大五中全会精神,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一主题,巩固新的“两个确保”(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坚持“三个统筹”(统筹城乡就业、统筹城乡劳动力培训和统筹城乡劳动者权益维护),抓住“四大重点”(发展社会保障、提高劳动者素质、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协调劳动关系),推进“五大建设”(技能就业工程、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金保工程、服务体系和系统能力),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夯实基础,整体推进劳动保障工作再上新台阶。
其主要目标任务是:
1、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5万人,其中帮助“4050”人员再就业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新增农村劳动力跨地区就业2.88万人,其中劳动部门组织1.8万人。
2、新增社会保险扩面6.86万人,其中养老保险扩面1.5万人,失业保险扩面1.46万人,医疗保险扩面2万人,工伤保险扩面1.5万人,生育保险扩面0.4万人。
3、征缴社会保险费77900万元,其中养老保险费49000万元,失业保险费5100万元,医疗保险费21000万元,工伤保险费1800万元,生育保险费1000万元。
4、社会保险申报率90%以上,社会保险核定准确率98%以上。
5、组织各类培训6.16万人,其中在岗培训2万人,再就业培训2万人,创业培训0.26万人,劳动保障部门培训农村劳动力1.2万人,就业前培训0.4万人,培训合格新技师0.14万人,技工学校招生0.16万人;鉴定发证2.5万人。
6、城镇企业职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0%,劳动争议案件结案率95%以上,群众投诉举报案件结案率95%以上。
其主要措施是:
(一)进一步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再就业
根据国发[2005]36号文件精神,研究制定我市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具体意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继续实行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完善落实再就业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和督办检查制度。围绕经济发展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千方百计扩大就业。鼓励劳动者通过多种形式实现就业,加快完善和实施与灵活就业相适应的劳动关系、工资支付和社会保险等政策,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帮助和服务。完善失业预警制度,实施失业调控,加强就业管理,规范企业裁员行为。按照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要求,全面推进“以人为本”的就业服务,提高公共就业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推进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建设,促进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实现城乡劳动力统筹就业和稳定就业。
(二)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坚持扩面数量和质量并举,实现参保人数、实际缴费人数、基金收入同步增长。大力推行社会保险“五险一单”申报核定、“五费一票”征收。启动做实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完善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全面实施乡镇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推进医疗、卫生等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研究失业保险“三个延伸”办法,扩大失业保险使用范围。全面推行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信用等级制度,建立健全准入和退出机制。调整工伤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布局,完善工伤预防机制、职业康复机制。理顺农村社会保险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