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十五规划总结(3)
2025-04-27
(三)三产保持快速增长,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十五”期间,我县三产发展较快。2000年三产增加值为7406万元,2005年三产实现增加值1420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三产年增长速度达到9.7%。三产中发展较快的行业有交通运输业,2004年客、货运车辆达到1015辆,实现增加值1350万元,年增速6.1%。邮电通讯快速发展,2004年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2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1万户,邮电通讯业增加值达到900万元,增速达22.5%。旅游业紧紧抓住被列入自治区“五区三线”旅游总体规划的契机,按照“整合资源、突出特色、融资开发、打造品牌”的发展思路,大力开发旅游资源,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旅游精品,规范市场秩序,提高服务水平,促进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2004年全县共接待游客12万人次,旅游业直接收入500万元,比2000年增长3倍。
“十五”期间,我县人口、资源、环境保持了协调发展的态势。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率始终保持在8‰的水平。认真落实九年制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在99%以上,教学质量逐步提高,民汉合校取得较好效果,大专以上学历人数比重增加,医疗卫生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人口素质得到全面加强。十五以来是我县生态建设时期,2002年投入生态建设项目资金650万元;五年完成退耕还林还草4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6万亩,“三北”防护林建设2万亩,共投入资金4860万元;完成天然草场恢复与保护8万亩,人工草场3万亩,投入资金1161万亩;完成天然草场围栏88万亩,投入资金 845万元;对城镇上下水工程进行改扩建,修建了污水处理氧化塘、垃圾处理厂,县域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十五”时期是居民生活提高较快的时期,2000年全县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5345元,2005年平均工资达到8026元,年递增10.7%;2000年农牧民人均收入为2154元,2005年预计达到3020元,平均每年增加173元。居民储蓄余额由2000年末的1.69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2.23亿元。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709人,失业保险3653人,基本医疗保险5770人,工伤保险727人,生育保险3124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稳步推进,2005年已有4143人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
三、取得的经验与存在的不足
(一)取得的经验
第一,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断完善经济发展战略。几年来,我县坚持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科教兴县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深化对县情和市场经济的认识,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探索并不断完善了符合温泉实际的发展路子。
第二,坚持深化改革,努力扩大开放。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稳妥地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各项政策和推进各项改革,努力开拓对内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有效地拓展了经济的发展空间。
第三,坚持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始终加大固定资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积极争取国家支持,集中力量建设对经济发展有重大作用的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力度,促进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第四,坚持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执政为民,实实在在为各族群众办实事,努力改善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极大地调动了各族人民投身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五,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决贯彻中央、自治区关于维护新疆稳定的各项重大方针政策,坚决严厉打击“两股势力”,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巩固边防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