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十五规划总结(2)
2025-04-27
(二)二产呈波浪式发展态势。
“十五”期间,我县将发展二产作为强县的基础予以高度重视。积极鼓励非公有经济发展,制定优惠措施,吸引外地投资,完成了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坚持扶优扶强,努力提高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在扩大工业总产量的同时,着力提高企业效益。但客观上,由于受环境、资源等条件的制约,工业发展距预期目标还有一定差距。2000年,全县工业产值为5060万元,其中乡及乡以上产值为3162.4 万元,2005年全县预计工业产值为11008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年递增5.8%,乡及乡以上产值为4490万元,呈缓慢增长趋势。我县工业的支柱是以小麦、油葵等为原料的粮油加工企业。2003年,在我县工业中占重要地位的麻黄素制品有限公司停产。矿业开发2005年才见起色,但效益还未体现。
在国家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建设、城乡电网改造、乡村道路建设等政策推动下,“十五”期间投资规模比“九五”有了很大增长。2001年到2005年计划总投资3.27亿元,实际完成投资3.07亿元,比“九五”增加1.83亿元,增长147.7%,计划投资规模呈逐年扩大趋势。在完成的固定资产投资中,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为4644万元,占15.1%;生态建设投资7158万元,占23.3%;农副产品加工投资1874万元,占6.1%;矿业生产投资560万元,占1.8%;养殖场建设投资300万元,占1.0%;旅游开发建设3190万元,占10.4%;教育基础建设投资1618万元,占5.3%;卫生基础设施建设519万元,占1.7%;用于居民生活、居住投资4618万元,占15%;市政建设投资3806万元,占12.4%;其他各项投资2453万元,占7.9%。按行业分布为:
1、农田水利建设投资4478万元,退耕还林还草投资4079万元,天然草场恢复与保护投资1071万元,生态项目投资653万元,退牧还草投资1245万元,县城排水工程150万元。农田林网化日趋完善,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得到加强。
2、一、二产生产型项目有所突破。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两家,项目投资达到1521万元。其中:引入黑龙江余鼎有限责任公司亚麻加工项目投资871万元;博大粮油有限公司兴建养殖场投资300万元;鑫泉矿业科贸有限公司矿石加工投资250万元。
3、旅游业投资呈较快发展的态势。2001-2005年,旅游开发投资2000余万元,招商引资2110万元,其中:兴建亚联宾馆投资760万元,兴建洗浴中心投资1350万元。温泉旅游渡假村建设已初具规模,接待能力与接待水平明显提高。依托我县独特的自然资源、人文条件,旅游开发力度的加大,有力推进了我县旅游产业的发展和知名度的提高。
4、五年来,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全县教育事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618万元,其中:教学楼及校室投资2686万元,学生公寓投资240万元,学校硬环境得到很大改善。通过加大教育投入,新建校舍面积2.09万平方米,有效改善了教学条件,为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奠定了基础。
5、卫生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新建了哈日布呼镇住院部、县急救中心、县疾病控制中心、妇幼保健综合门诊楼等卫生设施,投资总额为514万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增强,为广大群众看病就医提供了更舒适的环境、更便捷的渠道。
6、居民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十五”以来农村改水防病投资达到1168万元,解决了3.58万人的吃水、8.77万头牲畜饮水问题,有效改善了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用水质量,控制地方病的蔓延。县城供水工程投资380万元,住宅建设投资达到6210万元。城市建设有新发展,城镇功能更加改善,市政建设投资达到7112万元,其中市场建设投资达到218万元。城乡电网改造投资超过了1600万元,完成了1万余户线路改造,减轻了农民用电负担。公路建设五年来累计投资超过5700万元,改造三级公路55公里,修建四级公路164.1公里,为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了方便。抗震安居工程建设,新建和改造住宅面积3.12万平方米,改善了群众居住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