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与管理(2)

2025-04-30

    (6)文化普同性对于那些从事国际贸易的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能帮助从事贸易的商人及专业人员克服文化障碍,还能创造文化的协同。

    (7)文化的敏锐性可以使我们认识和发现市场需求的多样性,以改变我们在国内外市场的经营战略,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

    (8)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际经营中,文化的感悟性都可以用来修正原有的经验。这对于那些面临文化转变的管理者和专业人员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9)文化的感悟性和技巧的发展应在所有的涉外系统中展开。对国外环境的文化适应可以改善在海外经营的经验,提高生产效率,减小文化冲突及震撼,顺利进入亚文化圈的组织及家庭。

    (10)文化的接受力可以提高一个人参与国际组织和会议的程度。一个人参加国际会议,作为贸易代表团的成员或在国外公司工作均需要文化的接受力。

    (11)精通文化可以使人应付经验转换期的挫折,提高一个人对转换管理方式的适应能力。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的专家阿伦·肯尼迪和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特伦斯·迪尔,由于在长期的企业管理中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并在理论研究和实践中深感企业管理中文化的重要性,他们在合著的《西方公司文化》中提出了“文化管理”的概念。他们说:“本书的目的是为企业领导人提供有关文化管理的入门知识,”“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向我们的读者灌输一种新的企业生活规则:文化就是力量!”美国著名学者沙因在《公司文化与领导》中也说:“领导者最重要的才能就是影响文化的能力。如果有必要把领导理论与文化区别开来,我们必须认识在领导理论中文化管理职能居中心地位。”他认为文化管理就是创造和影响文化的管理,这在领导工作中处于中心地位。

    所谓“文化管理”,就是把企业管理的软要素作为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的一种现代企业管理方式。它从人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入手,培养企业组织的共同价值和企业员工的共同情感,形成组织自身的文化;从组织整体的存在和发展角度,去研究和吸收各种管理方法,形成统一的管理风格;通过公司文化培育、管理文化模式的推进,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文化管理充分发挥了文化覆盖人的生理、心理以及人的现状与历史的作用,把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全面地展示出来。有人在对中外企业的文化管理实践进行研究之后,提出了企业实现文化管理的7条标准:
    (1)以人为中心进行管理。对内要尊重员工,关心员工,千方百计调动员工的内在积极性、创造性。技术虽然重要,但要靠人去驾驭;效益虽然重要,但要靠人去创造。而对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开始认识到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是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而创新的主体是人,因此“人才是知识经济之本”正逐渐成为共识,人才的竞争将成为未来竞争的焦点,实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将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

    对外要以消费者为中心,关心消费者,时时处处为消费者着想,树立起“消费者就是上帝”的价值观。消费者是企业生存的前提,了银消费者需求、满足消费者愿望应该成为企业永远追求的目标。

    (2)努力培育共同价值观。只有员工群体协调一致的努力,才会为企业赢得成功。协调一致的群体行为的出现依赖于共同信守的群体价值观的培育。因此,成功培育企业的共同价值观是登上文化管理台阶的基本标志。

    (3)企业制度与共同价值观协调一致。存在决定意识,不同的制度强化不同的价值观。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强化“平庸”和“懒汉”的价值观,按劳取酬的分配制度强化“进取”和“劳动”的价值观,可谓泾渭分明。我们在承认企业制度对共同价值观的决定作用的同时,也承认共同价值观对企业制度具有反作用。二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但最关键之处在于企业制度与共同价值观要协调一致。

下一篇:营造独具特色的金融企业文化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