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取得的初步成效
担保中心成立运行四年多来,累计为会员企业提供担保xx亿元,不仅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而且有力地促进了xx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地方产业结构调整、中小企业发展、财政收入增长和就业再就业渠道拓宽。起到了政府投资的“放大器”,银行风险的“减压器”,中小企业信用的“孵化器”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促进器”的作用。
一是广大中小企业普遍增强了信用意识、风险意识和市场意识,在原料购进、产品销售、市场信息等方面实现了资源共享,进而培养磨炼出了一批民营企业家群体,培育扶持了我县棉纺织产业,加快了我县棉纺织产业集群的形成。目前,全县棉纺织工业企业已发展到xx家,固定资产xx亿元,从业人员3.5万人,纱锭规模达到xx万锭,织机xxx余台套,棉纺织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
二是大大提高了协作银行信用社资金的安全性和收益性,县信用联社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余额由担保中心成立前的x万元猛增到现在的xx余万元,2004年6月—2008年12月县信用联社仅从担保中心会员企业中获得贷款利息收入xxx余万元,且没有出现任何损失。
三是促进了社会再就业的增长。据测算,担保中心x家会员企业,在受保期间,年可新增销售收入3亿元,新增利税8000万元,新增就业、再就业岗位9000个,不仅安排了下岗职工再就业、安排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而且吸引了外出打工人员回乡就业。
四是由于较好地解决了中小企业发展资金问题,企业的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促进了全县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担保中心成立以来,恰遇国内棉纺织行业原料和产品市场价格波动较大,许多企业急于购进原料,资金短缺,担保中心及时发挥“加油站”的作用,为企业提供了必要的流资,帮助大部分企业顺利度过了难关,使我县棉纺织工业实现了质量、效益同步提高。2008年全县限额以上棉纺织工业实现产值、增加值和利润分别占全县限额以上工业的x%、x%和x%。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1、风险补偿资金不到位,严重制约担保中心的发展。由于担保中心担保过程中收取的担保费用太低(低于国家规定20多倍),根本无法足额提取风险补偿资金,使代偿损失无法补偿,严重制约了担保规模的继续放大和担保业务的持续发展。
2、企业资金供需矛盾突出。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我县企业普遍感到生产经营困难,尤其是棉纺织行业形势低迷、销售不畅,出现了停产半停产现象,产成品积压、应收帐款增加,企业平均流资周转速度比以前减缓至少一个月以上,企业流资紧张的问题更加突出,而合作银行县联社贷款规模有限,致使企业资金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3、企业利率负担较重。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半年期月利率为4.2‰,一年期月利率为4.65‰。县信用联社对会员企业原来执行的是半年期月息10.5‰,一年期11.4‰。最近县联社先后两次作了较大下调,但半年期贷款月利率仍为7.98‰,一年期贷款月利率仍为8.31‰,与国家基准利率相比分别上浮了90%和79%。这个利率与民间融资相比还是较低的,但由于当前企业经营难度太大,感到仍偏高。
六、下步工作打算
1、建立优胜劣汰机制,实行动态管理。以全县民营企业为依托,以现有会员企业为基础,广泛培育优质会员,建立优质企业信息资料库。通过提高入会门槛、严格入会标准等措施,建立优胜劣汰、能进能出机制,使会员企业数量稳定在90家左右。
2、突出重点,扶优扶强。对入会以来规模没有发展的企业维持或逐步降低担保授信额度,对固定资产在1000万元以上、年入库税金100万元以上、纱锭10000锭以上的企业适度增加担保授信额度。
3、健全基金注入机制,逐步增加资本金投入。一是动员会员企业增加入会基金,筹集400-500万元;二是向上争取国家对运行较好担保机构的无偿补助资金;三是建立对担保中心的再投入机制,建议县政府从每年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门资金,增加对担保中心的资本金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