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发挥村级组织的“经济服务链条”作用。该县整合各方面资源,延伸涉农部门服务“三农”的链条,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成为开展便民服务、为群众排忧解难的重要阵地。实行村干部值班制,方便群众办事。司法、计生、科技、林业、农业等部门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设立业务代办点,为农民群众提供法律服务、计生服务、业务咨询等便民服务和病虫害防治、农产品市场价格、特色农业种植等方面的科技知识和致富信息。
与此同时,该县还逐步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配置科技、文化、体育、卫生以及农村实用技术等各类报刊、书籍,免费向村民开放借阅,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配备电教设施,开通远程教育,让广大党员群众通过电教片了解更多的外界信息。目前,村级组织正日益成为群众的培训中心、村民的议事中心、干群的活动中心、便民的服务中心、农村的商务连锁中心和村级经济发展的龙头。据统计,今年来,县乡领导干部已入村召开恳谈会830余场,解决群众所反映的问题580余件。通过科技培训课堂、专题讲座、科普宣传栏、现场咨询等形式,开展党员干部群众现代远程教育等学习培训1132堂次,全县30%以上的村都开展了各具特色的文娱活动。
注入活力,把百姓带富起来
“村级组织建立起来后,关键是要给它注入活力,充分发挥它的战斗堡垒作用。”对于基层组织能否把老百姓带富起来,县委书记王行水对此寄予了厚望。
“我们的当家人应该由我们自己选,谁能带领我们致富,我们就选谁!”这是**碧朗乡比足村农民彭大柱一个普通农民的心里话,也是**县委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过程中抓的一个重点。龙头舞起来后,该县通过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增强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近年来,该县以培养政治素质强、发展能力强的“双强”型农村干部为目标,组织实施了“双培双带”工程,即: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农村党员、干部,把农村党员、干部培养成致富能手,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该县不断完善农村党员选拔标准,重点选拔懂经营、会管理、致富有方、群众拥护的“经济能人”入党当“村官”。近年来,全县在297个村(居)中的许多村实行了“海选”的办法,选出了群众自己心目中的“当家人”,一大批年轻有为、思想先进、致富有方的能人进入了村班子。目前,全县80%的村委会主任家庭人均纯收入都在3000元以上,60%以上的村干部都是比较有名的致富能人。
与此同时,该县通过远程教育培训、村干部培训项目工程、选派村干部赴外地学习等形式,为农村党员干部充电,以提高他们的带奔能力。该县晏家乡坝上村村长姚松智被该县组织部门选送到浙江无锡学习,回来后组织邻近村民种植无籽西瓜近10000亩,使该村成为湘黔边界远近闻名的西瓜村,人均年增收入1000多元。
为提高村干部的工资待遇,全县将农村村干部工资待遇由原来的每人每年1000元统一增加至每人每年2400元以上。各乡镇亦结合实际,帮助村支部建立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发展计划。通过各种有效措施,大大提高村干部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增强党组织战斗力、吸引力和凝聚力。
村级阵地基础牢固,基层组织坚如磐石。随着农村基层组织活力不断增强,**这片神奇而古老的土地正以崭新的姿态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上阔步前进!(胡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