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业综合开发引导支农资金统筹支持新农村建设试点项目的调查

2025-04-28

  2007年,孝感市***被湖北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批准为“农业综合开发引导支农资金统筹支持新农村建设试点项目区”。围绕这项工作,***农业综合办公室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和部置下,按照“理清思路、完善规划、启动试点”的要求,做了大量而细致的基础工作。农业综合开发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出台,是新形势下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坚强后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改变我国农村落后面貌的有效途径。如何贯彻落实好这项利民政策,如何引导支农资金统筹支持新农村建设,成为摆在农发工作人员面前的一项新课题。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在学政策中干工作、干工作中总结经验,针对实际工作中出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对项目区的规划及发展前景进行了一次课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示范区目前的基本情况

  示范区位于孝南的西北部,有汉十高速路贯穿其间,东部自北向南与孝昌县相邻,南临黄孝路,西沿107国道,北部与肖港接壤。项目区涉及朋兴乡的五红、朋兴、长风、华光、建光及新铺镇的徐山、红卫共7个行政村,示范区总人口15260人,总面积34386亩,治理面积29529亩。其中:耕地及农用地面积26004亩、建设用地及水利设置用地4412.1亩、未利用地等381.9亩。经测算人均耕地面积1.94亩。项目区内基本没有工业项目,农民主要从事农业耕种,以种植水稻、小麦、油菜为主,兼种其它经济作物,部分人员从事第三产业。农业生产技术含量低,耕地的产出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耕地本身的质量和项目区的农田水利设施状况,历史上一直是易涝、易旱的区域。

  二、示范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研的情况看,项目内总的形势较好,部分农民比较富裕,社会较稳定。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而又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

  1、村级经济实力薄弱,牵引力不大。项目区内所辖的七个行政村中不同程度地背负了农业税尾欠这一大“包袱”,加上长年对公益事业、基础设施配套及文教卫生等项目的投入和建设,大部分村的村级债务极其沉重,少则数千元,多则上万元。村级经济实力薄弱,包袱沉重,使经济发展难以形成牵引力、向心力。

  2、传统农业难以拓展,支撑力不强。项目区内农业资源、家畜产品是主要经济支柱。但由于受地理位置、市场等因素的制约,农业产业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同时,传统农业还受自然灾害、市场供求等因素影响,处在一种靠天吃饭的极不稳定的状态,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十分有限。

  3、农民增收门路狭窄,增长点不多。传统的农业生产只能解决农民的“吃饭”问题,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致富”问题。大部分农民把增收的希望寄托在外出打工上。虽然收入相对较高,但受群众观念、农民素质、就业门路所限,盲目性大,流动性强,难以稳定就业,也不是长远之计。

  4、社会事业建设滞后。农村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因病返贫现象普遍。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全镇所有的村没有文化活动室和相应图书室,缺乏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体育活动,财力紧缺,弱势群体保障体系薄弱。

  5、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严重匮乏。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一是示范区部分村创新意识不强。多数农村党员、干部沿袭传统工作思路,习惯于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二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一些农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发展的路子不宽,工作方法不多,在群众“盼富”观念面前力不从心。三是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不强,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和对农民群众的感情,做“撞钟和尚”、做“太平官”。四是农村村民自治工作发展不平衡。村务公开不及时,财务公开内容不全面。五是农民的法治意识淡薄。法制建设相对滞后,法律在调整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过程中,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下一篇:2024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