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完成上述规划目标,我们确定了××地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调控目标:到2010 年,全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5 亿元,年均增长14%;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00 元,年均增长16%左右;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17 亿元,年均增长14%以上;一、二、三产业比重调整为22∶30∶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以上;城市功能和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城镇化水平达到18%;开工建设××昆莎机场;县通沥青路达到80%以上,乡镇和80%的建制村通公路,加强乡镇客运站建设;加快电源点和电网建设,基本消除无电乡(镇)、无电村;县城防洪能力逐步提高,保灌面积逐步扩大,基本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基本实现乡乡通邮,村村通电话;全面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80%,在城镇逐步普及学前教育,办好职业技能培训,扩大远程教育覆盖面;加强公共卫生建设特别是农牧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达到5.8人;社会保障覆盖率达到80%;加强先进实用科学技术推广和科技创新工作;文化事业健康发展。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一产上水平上实现新突破。我地区总人口81%是农牧民,农牧业生产水平相对较低,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科技实力弱,基本处于原始生产状态。因此,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牧民收入,是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重要的途径就是第一产业必须尽快上水平。
××地区草场面积为3.2亿亩,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占64%。2005 年末,各类牲畜存栏295万头(只、匹),牲畜存栏率26%。近年来,草场荒漠化、沙漠化越来越严重,为保护好草原生态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我们必须把草场建设和草场承包责任制紧密结合起来,推行轮牧、休牧、禁牧的生产方式,解决好草畜矛盾。一是把发展特色农牧业和保护、提高农牧综合生产能力有机统一起来。在保护和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坚持市场导向、效益优先和龙头企业带动的原则,突出生态、特色、高效,加快特色农牧业发展。二是坚持立草为业,草业先行。从××实践上看,要实现××畜牧业跨越式发展,必须立草为业,草业先行,重点抓好人工种草。我们将按照中央倡导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路,把种草与养畜适当分离,让广大农牧民切身感受到,多养畜能够致富,多种草也能够致富,把种草办成产业。在人工种草方面,我们经过多年的探索,已经积累了很好的经验,特别是这两年噶尔县昆沙乡农牧业综合示范园进行的苜蓿种植取得了成功,亩产饲草可达3000 斤以上,而且越冬性能好。今后,我们要认真总结这些种草经验,坚定草业先行的信心。同时,进一步加强管理,典型引路,强势推进。重点是集中农牧、农发、扶贫、水利、交通等相关资金及对口支援省市和企业的援藏资金,做好以水利为中心的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三是调整优化结构。种植业方面,将产量低于100公斤的农田实行退耕还草,加快发展蔬菜等经济作物,积极发展优质饲草料,提高生产经济效益,粮经饲结构比例由2006 年的72∶10 ∶18调整到2010 年的60∶20∶20。畜牧业方面,积极调整畜种结构,增加绒山羊比例,降低绵羊、牛、马比例,使绒山羊的比例达到65%,牲畜存栏总量控制在300万头(只、匹)的水平,强化出栏,使牲畜总量维持在草场承载力以内。我地区草场大部分是针茅草,这类草的特点是根系特别发达,扎入地面很深,山羊对草场破坏不大。加之,山羊绒的价值高,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所以我们要不断提高山羊的比例,并充分利用人工种草、退耕还草增加的草场面积来提高山羊饲养量,加快建设藏西北绒山羊开发项目,提高绒山羊个体生产性能。要通过合资合作,进一步提升“金哈达”品牌的知名度。四是在稳定提升草原畜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以奶牛养殖、家禽养殖和牲畜短期育肥为主的农区畜牧业、城郊畜牧业,特别是在狮泉河镇和各县城周围加快发展城郊畜牧业,坚持农牧结合,种养并举,发展适度规模的家庭养殖和专业饲养小区。五是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加速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以外贸为龙头,每个县培育1—2个农牧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重点是神山矿泉水、噶尔县奶牛基地、山羊绒加工等。扶持普兰县的脱皮糌粑、油菜籽加工、岗莎村神山旅游服务组织,札达县的瓜果蔬菜生产,各县农牧民创收队等农牧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促进产业化经营与发展,提高农牧业的市场竞争力。六是做好草场毒草的防治工作,特别是繁殖速度较快的醉马草。由科技部门牵头,组织力量,继续加大投入,加强与内地科研院校的协作,解决草场毒草问题,提高草场的利用率。